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2016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考前模拟题(下半年)

编辑:

1970-01-01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学习习惯具有广泛性。

(2)学习习惯具有实践性。

(3)学习习惯具有阶段性。

(4)学习习惯具有模仿性。

22.【参考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 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 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23.【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王老师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教学行为;但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采取教育机智做到因材施教,也违背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2)作为教学过程。应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

首先,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材料中的王老师应该将问题设置得更具有开放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进一步引导学生。

再次.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发扬教学民主。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和质疑。

25.【参考答案】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他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提供了明确的 证据证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 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 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案例中的老师引导学生把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标签:教师资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