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高二下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范例

编辑:

2016-03-16

①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指不通过中间环节的作用而发生联系,既无中介的联系。间接联系是指经过中间环节的作用而发生的联系,既有中介的联系。一般来说,直接联系直接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因而是较为重要的联系,其作用是较大,效果比较明显;间接联系由于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间隙比较大,其联系过程比较曲折和迂回,因此对事物的影响不如直接联系那样显著和及时,它只是先通过中间环节才能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因而是比较次要的联系。但在有些情况下,间接联系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教育与生产力之间就是间接联系,但不能因此就说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影响不重要。

②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是事物内在、必然和稳定的联系;非本质联系是指事物的外在、偶然和不稳定的联系。本质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非本质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要透过事物的非本质联系,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前者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事物发展的外在矛盾,即外因。(一个人要获取进步主要靠自己,还要借助老师和相关资料的扶助,自身是内因、老师是外因)

④    必要联系和偶然联系。必要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已的联系。必然联系对事物发展起支配作用,偶然联系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两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同时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总之,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起联系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之中,而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又从各个方面、层次揭示和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2)    联系的条件性。

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趋于灭亡。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性质,也要发生改变。不同的条件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的全面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使我们弄清问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对做一切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正如具体的联系可以改变一样。从条件的可变性出发,当不利条件多于有利条件时,不必灰心丧气;当条件不具备时,不要消极等待。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主观条件去改变客观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设实现预定任务所需的必要条件。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离开一定的条件,我们甚至连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等简单的问题也搞不清楚。

(3)    方法论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出现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具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的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管住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务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解释: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据说燕子丹药荆轲去刺杀秦始皇,就叫美女为荆轲弹琴,荆轲很喜欢那双弹琴的手,多次说“但爱其手”。燕子丹竟然残忍的将美女的收砍下来送给荆轲。但这被砍下来的手,再也不是弹琴的手了,失去了人手的意义。离肢的手,如果有意义的话,除非是放到另一个系统之中,作为人体解剖标本。这段历史小故事,也说明了事物离开联系就失去意义。

学生活动: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的关系如何?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但又是具体的、客观的、有条件的,不是任意的、主观臆造的、无条件的,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同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形势一致的。

学生活动: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对我们思想、工作、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的观点,就是因为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条件。如果一个班集体乱糟糟的,个人的思想进步和学习就必然受到影响。相反,一个班集体学风好,政治空气浓,对同学的进步就很有利。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而生活。也许大家会说鲁宾狲在荒岛上一个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否表明它可以离开他人、离开社会而生活呢?这是错误的观点,首先,鲁宾孙青年时代没有离开他人,即使在荒岛上生活他还是使用了他人制造的工具。他的知识、、技能、工具等,无一不是社会给他的,没有社会给他这些东西,他就不能在荒岛上生活下去。

小结

本节课从联系的定义出发,重点学习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多样性等内容。学习本课后,要学会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去分析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孤立的观点。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体现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    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    生辰八字决定人的命运

⑤    天文大潮引起珠江水位上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⑤   D.②④⑤

2、我国水资源在实践和空间分布上都极不平衡。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南方多洪涝,北方多干旱的格局。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可观的、具体的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直接的

D事物变化无常,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联系

3、中国建筑从汉代以后逐渐把屋檐做成向两侧升高的形状,既可以是阳光充分州市内,是雨水节抛物线流向远处,又具有审美价值。上述材料说明()

A屋檐这一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事物一经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便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

B人为的联系是可观的

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改变事物的联系

课后作业:

1.      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手册》的相应内容。

2.      简答题:

为解决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20世纪90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它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试简要分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的。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二年级下册政治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2016

高二政治优秀教案《时代精神的精华》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