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课外生活 > 名人传记

经典历史名人传记之松下创业伊始

编辑:

2014-08-15

1919年年底,原来在电灯公司认识的A君突然来看望松下,开口就是奉承之辞:

“松下君,当初你辞去公司的工作,自立门户,我就对你十分佩服。

如今事业有成,更是应当祝贺!”

这位先生出身有钱人家,在进入大阪电灯公司之前就取得了高等工业学校电机专业的毕业证书。他专程跑来,到底有什么目的呢?松下不好询问,就同他不着边际地聊了起来,从电灯公司说到自己的工厂,从工厂的过去、现在说到将来的打算。这时,A先生说:

“你的确干得很出色。不过,我想,你与其凭自己的薄资做小本经营,不如从外面引入资金,组成大公司,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你知道,我的亲友都是有钱人,只要我说一声,随便弄个十来万资金,不会有什么问题。”

停了一会,他又说道:

“我进入电灯公司,只是想在那儿淘一点经验,并不愿把自己的宝贵人生消磨在那些琐碎工作当中。我也是一个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我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与你合作,以你的电器厂为基础创建一个大公司,互相配合,才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来。你看怎样?”

这些话说得松下心里热呼呼的。他凭着自己的雄心,白手起家,奋斗多年,才弄成今天这个局面。他明白,若是有充足的资金,他定能对现有的生产结构作根本改造,使整个经营规模和效益翻上几番。不仅如此,A君既有阔亲戚作后盾可以弄钱,又受过专业教育,与自己配合,也会减轻自己的压力——这些年来任何事情都得由自己一个人去思考、去抉择、去处理,未免太累了。想到这里,他回答说,对方的提议很使他感兴趣,但是因为事出突然,他要认真考虑几天,才能答复。

松下向来是个很有决断的人,无论什么事,很快就能作出决定。可是这一次他却感到心思迷乱,越想越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继续一个人干下去,还是与A君合作,改组成公司,扩大经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直到五天的考虑期已满,他还是下不了决心。

在去答复A君之前,他安慰自己说:见了面自然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松下刚一坐定,A君就问道:

“怎么样?松下君,决定了吗?只要你答应,我明天就辞掉工作,回老家去筹资。两三天之内,少说也能弄到五六万元。”

不知是贪图当大公司的董事名声好,还是真认为合起来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松下糊里糊涂地答应与之合作。

可是回到家里冷静一想,觉得这样做未免太草率了。要知道,虽然他早就认识A君,但对其性格、能力和人品都缺乏了解。他真的很可靠、很值得信赖吗?他真的能引进那么多资金吗?他将来能同自己齐心协力吗?与他合伙成立公司之后,还能当家做主吗?……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后得出结论:还是一个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稳当。

话虽这么说,要反悔已经太晚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

松下与A君商谈时,后者的妻子也在座,现在他怎能出尔反尔呢?即使这对夫妇原谅了他,同意他收回自己的承诺,他不讲信誉的恶名也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啊。

思来想去,他最后还是决定:即使被人指责言而无信,也必须取消这错误的合伙决策。于是,几天之后,就又去找A君,想对之道歉,收回承诺。

谁知出乎松下的意料:A君已经死了!据其妻子讲,就在上次与松下见面的第二天,他就患了急性肺炎,才过两天便被病魔夺去了性命。只因不知道松下的地址,他的妻子才没有通知松下去参加葬礼。

不用说,改组的事,就算自动取消了。

松下后来提起这件事时,总是作为考虑不周的严重教训。他说,若是A君不死,与之成立公司,恐怕就没有日后蜚声世界的松下电器了。

1919年真是不吉利的一年,松下也差点儿死于车祸。

当时,由于流行用单车送货,松下自恃在单车店干过,还在单车比赛中拿过奖,因而在出门办事时不仅捎带送货,而且装的也往往比手下的人还要多。

有一天,他带着一大箱货,骑车给一个商店送去。谁知骑到河岸边的一条狭窄小街上时,一辆货车如发疯一般,迎面飞驰而来。松下来不及避开,便连人带车一起被汽车撞倒,抛到四公尺以外去。

说来也巧,他刚好落在一条电车轨道上。而此时又有一辆电车从西边冲过来。不知是电车司机眼明手快,还是街上人的呼喊起了作用,电车总算离他两公尺远的地方刹住了。

松下此时弄不清楚自己是生是死,只觉得身边围着一大群人,他们说什么他也听不明白。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被撞得七歪八扭的单车,还有散在马路上的材料,这才想起自己是被汽车撞倒了。

他试着慢慢站起来。噫,真奇怪,说站起来就站起来了!不仅没有死,连皮肉之伤也没有!他听见有人议论说:“这个人汽车撞不死,电车也不敢来压他,真是福大命大,不可思议啊!”

那撞了他的汽车司机先前像被吓傻了一样,愣在那里。现在见松下没事,赶紧帮他收拾地上的材料,连同烂单车一起装上汽车,把松下送回家。一路上连连赔不是,还说要给松下买一辆新单车。可是将松下送到家之后,却没再露面,不要说买单车,连一毛钱也没有赔。

不过,能够死里逃生,松下已经感到非常幸运、非常满足了。

蚊帐事件

从1919年年底到1920年年初,日本产业界出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局面:无论生产多少产品,似乎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这一状况导致劳动市场供不应求。各大厂商为了吸引劳动力,竞相提高工资,使得松下这样的小厂家叫苦不迭。

当时的松下制作所虽然小有名声,毕竟还是个家庭作坊,条件简陋,也不敢提高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松下天天都担心昨天还在这里上班的工人,今天跳槽到别处去了。每天早上都要到门口去守候。万一人不够,好马上去找,否则生产就要受影响。

由于他稳扎稳打,又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更兼善于处理劳资关系,使长期在他这儿工作的工人感受到一种家庭般的温暖:工资虽然不高,但都觉得有保障,不必为将来的日子发愁。就这样,在那样激烈的竞争中,他的工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几个。

到1920年,松下电器已在大阪地区站稳了脚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为了加强与经销商的联系,他不仅叫店员跑,自己也经常去与他们接触。

此时,他拿定主意,一定要占领东京市场。显然,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每月只跑一次,必须有人常驻那里,了解市场动态,扩大经销网络。

因为他自己要坐镇大阪的老巢,便让内弟井植去担当东京常驻办事员的重任。

井植从乡下来到大阪后,一直是松下的得力助手,既懂生产,也能跑推销,干得很不错。然而他只有17岁,独当一面未免太年轻了些,但松下别无选择,还是让他去了,心想让他磨炼磨炼,慢慢就能熟悉业务,打开局面,总不能事事都由自己一个人包办啊。

与其他大厂家的常驻办事员比较,井植显得未免过于寒碜。既不是租屋开办事处,更无钱在大饭店包房间,而是住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简陋的学生宿舍,省吃俭用,每天早上进城推销产品,有人订货即马上报告松下,由大阪直接将货送到经销商手中。

井植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之艰苦以及松下对他的严格要求,可以“蚊帐事件”为例。

这年夏天,井植写信给松下说,由于天气越来越热,所住之处蚊子太多,无法成眠,他未经请示就花了3元钱买了一顶麻纱蚊帐。虽然比一般的蚊帐贵一些,但因打过折扣,还是合算,希望松下能够谅解。

松下接信之后,当即以老板和姐夫的双重身份狠狠将井植教训了一通:

“以你今天的身份和我厂的经济状况,不管理由多么充足,都不该花3元钱去买麻纱蚊帐,1元左右的棉织品就可以了。你要知道,现在的松下电器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厉行节约,你也不能例外。”

厉行节约是松下治厂治家的传统,也是他自己的生活准则。到他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之后,仍然不尚奢靡。这与他寒微的出身和长期的贫困生活,显然不无关系。他常常对家人说:人在成功的时候,切忌骄奢张狂、自我陶醉;此时更要严加省察,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萧条中求发展

日本的经济繁荣未能持续多久,到1920年春天就出现了不祥之兆。

3月15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暴跌,向来热门的针纺公司股票从550元的高位一下子跌到100元,迫使东京股票交易市场停业两天;紧接着,4月7日,大阪增田证券经纪人破产,使整个证券界、商界和金融界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不久之后,横滨“七十四银行”关闭,针纺公可股票再跌至80元……

一时之间,厂家倒闭,百业凋零,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时有披露。

可是在这普遍萧条的经济形势下,电器行业却一枝独秀,未受大的冲击。松下因势利导,积极扩展事业,决心在医疗和实验等方面开发新的电器产品,开拓新的电器市场。

这时,劳动力不是紧缺,而是过剩了。但是劳资矛盾却日益尖锐起来。因为工人们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通过工会等组织,才能有效地同资方交涉乃至于斗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松下的电器厂虽说只有二十多个工人,但是也不可能不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想,与其等待工人们组织起来同他作对,不如主动对他们表示友好和善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工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劳资双方不是成为争斗不已的敌人,而是成为利害相关的伙伴。

长期以来,他就努力在自己的企业中造成一种家庭式的气氛,但是在新的条件下,这种做法已显得过时。经过反复思考,他打算成立一个将劳资双方都包容进去的组织,既像工会,又不是工会:所有的员工都是这一组织的成员;谁若不愿加入这一组织,就等于自动辞职,离开松下电器制作所。

可是,该取个什么名称呢?他想了许久,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有一天,他向老朋友森田延次郎提起这件事,森田说:

“何必想得那么复杂呢?最好是简单明了。我看就叫它‘步一会’吧。这个名字有两层涵义:一是要全体员工步调一致,上下合作,同心同德;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不尚空谈,稳扎稳打地发展事业。”

松下一听,连连称妙,当即决定采纳森田的建议,在厂里成立了“步一会”。

在“步一会”成立大会上,松下对员工们说:

“本会的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之间友爱和睦,互相帮助,增进福利。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这个组织充满活力,也才能求得松下电器的发展;而松下电器的发展与繁荣,亦即是 ‘步一会’的发展与繁荣,这关系着 每一个成员的幸福。愿大家精诚团结,自重自爱,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直到后来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解散“步一会”并成立工会之后,松下仍在自己的企业中继续贯彻“步一会”的精神,极力避免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发生严重冲突。

第一部电话

如今的日本,家家户户都有电话,而企业家往往是一个人拥有好几台。可是在20年代初,电话却是一种时髦而又奢侈的消费品,是财富和身价的象征。那时,装一部电话要花一千多元,而1元钱可买3升米,其价格的昂贵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就是有钱也不是马上就能安装的,还得排好几个月的队。

经过种种努力,松下总算申请到一部9年分期付款电话,并且很快就安装好了。这对于他的企业乃至于他本人,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他当即用广告明信片,把电话号码告知各地的经销商,表示今日之松下已与往日不同,已经拥有自己的电话了!

几天之后,这电话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松下终于接到了打来订货的第一个电话。起初那一段时间,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人打电话来。

不要说接受订货,单是接电话的那份滋味就够令他兴奋许久了。

标签:名人传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名人传记、中外名人传记、世界名人传记、中国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读后感、名人传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