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课外生活 > 名人传记

经典历史名人传记之松下创业伊始

编辑:

2014-08-15

第二天,主任就接见了他:

“松下君,既然你去意已定,我也不想勉强留住你。不过,请你想想,你今年春天才升任检查员,正有机会施展你的才干,这样匆匆而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我想,你大概是要继续研制你的插座吧?此事你可要三思而行啊。

上次我已坦率地告诉你,你的设计虽然不无可取之处,但总的来说,是不行的。”

尽管主任的诚恳态度使他在一瞬间感到公司的温暖难以割舍,可是他还是坚决地说:“谢谢你,主任,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和公司各位长辈对我的关怀,只是我决心已下,难以改变,还是请允许我辞职吧。”

2. 制造插座的诀窍

松下敢于提出辞职,自立门户,想必是有不少积蓄了吧?

由于一个人的工资两个人花,他此时在银行里存有20元钱;当然还有一笔退休金:42元;

除此之外,他在公司的7年工龄,还给他带来了一笔退职慰劳金:

40天的薪水。他当时的日平均工资是0.83元,40天就是33.2元。

三项加在一起,总共95.2元。

这就是他创业的全部资本,还包括租房和吃饭的开销在内。

这一点钱能干什么呢?买一台机器或者做一个模子至少也得花 100元。在一般人看来,他要自立门户简直是痴心妄想。

可是他不这样看。他觉得钱虽然少,但只要用在刀刃上,就能以一当十。至于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恒心,不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还能创造出金钱来。

一离开电灯公司,他马上就去约了志同道合的两个老同事。一个姓林,在电业商会当工人;另一个姓森田,虽然还在公司干事务工作,但是非常愿意辞职来同他一起干。

除此之外,他还把刚刚高小毕业的内弟井植岁男从乡下叫来帮忙。

顺便说一下,按日本当时的学制,所谓高小毕业是指小学读完6年之后再读2年,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初中毕业,在农村算是很有学问的人。

这井植岁男也非等闲之辈,他在二战之后自创三洋公司,在录像机的开发上成了松下的竞争对手。

人找齐了,松下的改良插座也设计好了。可是到哪里去买材料呢?

该如何制造呢?制造出来又如何推销呢……对于这种种问题,松下都感到墨者黑也。他只知道,插座的主要原料是柏油、石棉和滑石粉,至于比例如何,怎样调制,却弄不清楚。因为当时这属于高新科技,有关厂家都把它作为头等机密,外人休想打听出来。井植岁男虽说高小毕业,四人中学历最高,但是从未学过合成插座材料之法;请来参与的两个同事只会动手,动脑不是他们的专长;松下本人虽说聪明过人,但拿着插座琢磨半天,也看不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们反复研究,反复实验,不知试过了多少种配方,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但是都没有成功。

正在此时,他们突然听说,原来有一位同事也在研究插座的制造方法,松下和林君就赶紧去找他。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位同事与松下一样,也想生产一种改良插头。

他倒是把合成的诀窍找到了,只是插座本身的改良尚不成功,无论怎样都做不好。他见松下来问,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让出来,解决了插座制造的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没有厂房,就用自己的住房:把地板一拆不就行了?

没有钱,就找人借。可是,松下和他的合伙人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工人,谁会借钱给他们呢?阔人难道会同他们交朋友吗?

正在这万般无奈之时,他们突然想起一个熟人S君。此人在一家帆布厂当学徒,省吃俭用,存了200元钱,准备将来成家用,只是还没有找到未婚妻。

他们闻风而动,立即去找S君,把生产改良插座的光明前途和眼下的拮据处境反复陈说,希望对方鼎力支持,借100元给他们,将来一定好好报答。

这S君虽然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对于友情却极为重视,再说他也看准改良插座前途无量,便痛快地解囊相助,当即将100元借出,帮助他们渡过了这一难关。

这哪里仅仅是100元,这是活命之水!松下发迹之后对于向他求助的人,无论识与不识,只要不是存心欺骗和敲诈者,几乎总是有求必应,就是因为S君的豪侠作风使他懂得了“渴时一滴如甘露”的道理。

山穷水尽

1917年10月中旬,松下和他的伙伴们生产出了第一批改良插座产品。虽然数量不多,却是意义深远:他们的艰辛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然而这成功的欢乐很快就被新的难题冲淡了:怎样才能把这些产品推销出去呢?

森田劲头很大,自告奋勇地带着一些出去兜售。由于从来没有同电器批发商打过交道,甚至连定价都不会,他只好到电器行去,把样品拿给那里的人看,说明自己的定价打算,征求对方的意见。

可是,松下他们当时不要说插座的品牌,连工厂的名字都还没有取,谁会理睬他们呢?电器行也好,顾客也好,都只认名厂名牌,只求买起来放心,用起来如意,哪里会接受这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新玩意?

森田接连跑了几家电器行,都吃了闭门羹,那里的人连他的样品也不看,就把他打发走了。

有一家的店员很热情,森田认为希望来了。

那店员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电器的?除了插座之外,还有什么东西?”

森田顿时被问傻了眼,赶紧离去。

另一家的店员更是直截了当:“你们是新开的店吧?这种新插座我们从未卖过,能否卖得出去我们没有把握,以后再说吧。”

总之,森田跑了一整天,一个插座也没有卖出去,更不要说批量订货了。

不过,森田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深信这么好的东西一定会有人要,第二天一大早又出门去推销。

一连十天,他几乎跑遍了大阪市的大街小巷,跑痛了脚板,磨破了嘴皮,总共才卖掉几十个插座,卖得的钱还不足10元。许多人说,他们的插座虽然有种种优点,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适用!

这就是说,若是要继续生产插座,生产好卖的插座,还得改进制作工艺。而改进自然意味着再投入资金。可是,松下已经把自己的可怜积蓄全部投入进去了,还欠了S君100元的债,而最后回收到的钱还不足10元,现在能到哪儿去弄钱呢?

再说不拿一分工资,白干了4个月的森田和林也不愿继续做无用功了。他们开诚布公地对松下说:

“我们佩服你的创业精神,也真心真意愿意同你一起干,在干出结果之前,从不提薪水的事情。可是,看来短期内难有结果,我们不忍加重你的困难。我们觉得最好暂时告一段落,各自去求生路。作为好朋友,我们很担心你能否撑得下去,能否筹集到必要的资金,还望你三思而行。”

朋友们的坦诚使松下深受感动,他也认识到目前的困境一时难以改变,无权要求他们继续无限期地为他作牺牲。因此,爽快地同意他们去自谋发展,并且答应随时欢迎他们回来合作。

于是,森田到别处上班去了,林君又回到了原来服务的处所。只剩下松下和他的内弟井植,还有松下那一颗并未因挫折而产生丝毫动摇的心。

没有钱,就变卖家里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甚至他和妻子结婚做的衣服也拿去典当了。不断的烦恼,不断的忧愁,不断的改良,不断的制作……

柳暗花明

快到年关时,钱用尽了,衣物也当完了。现在面临的已不是改良的困难,而是生存的危机:一家三口,总不能靠喝西北风度日啊!

正在这山穷水尽之时,突然传来喜讯:一家大电器公司主动前来接洽,要松下为他们制造1000个电风扇底盘。

电风扇的底盘本来是用陶器制作的,因为容易破损,该公司打算改用合成塑料的。不知他们从什么地方知道松下在做电灯插座,认为这种插座的材料正可用来做电风扇底盘,便来找他订货。他们说:

“本公司的电风扇销量很大,如果你的底盘做得好,每年两三万件的订货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目前这1000个要求尽快做出来,而且得保证质量。”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呢?松下马上把插座的工作停了下来,全力以赴地生产电风扇底盘。由于这底盘不用金属,成本极低,单用原来购置的合成材料即可,正好解决了他缺乏资金的大问题。

一高兴,劲头大了,办法也多了。一连七天,他泡在模具厂,督促制作电风扇底盘模型。

模型做好后,立即动手制作底盘样品。经过试压检验,样品没有问题,即拿给订货的公司检查。公司让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之后,回答说:

“可以。请立即动手生产。如果合格,在原来的1000件订货之外,至少还可以订四五千件。”

说是生产,其实设备再简陋不过:只有一台压型机和一个大煮锅。

工作苦累不说,那气味几乎能将人闷死。井植当时才15岁,个子又矮小,看起来才十来岁。松下本人身体虽然单薄,此时却是惟一的全劳力,配料、搅拌、压型等主要工作全由他一人承担,井植只能帮忙做一些杂务。

他们起早贪黑,每天不完成100件不休息。就这样,终于按期完成了1000件的订货。

这1000件货一交出去,马上就收到了160元现金,扣掉原料和模型费等本钱,净赚了80元。松下高兴得破天荒第一次唱起歌来,因为他实在太兴奋了:这可是他自立门户以来第一次赚到钱啊!

再说,制作电风扇底盘成本很低,要不了多少资金,只需卖苦力,制作时精细一些、不出残次品就行了。他心中暗暗祈祷:但愿电器公司继续订货,这样就能保证财源不断了。

过了几天,果然盼来了佳音:顾客对塑料底盘反应良好,公司决定继续订货。

这一回,松下再不接受对方的强制性订价了。他既是生产者,又是批发商,他得学会谈判,学会讨价还价。当然,他决不会漫天要价,不仅在这脆弱的开创阶段不漫天要价,到他的电器风行天下之后他也决不这样做,他始终遵循着“合理”这一准则,认为这既是经商,也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则。

第二批的订货是2000件。在这之后又是第三批、第四批……数量也越来越大。困境打开了,信心增强了,资金也有了保证。此时,松下才能比较正规地认真研究电器的改良和生产。他是个志向远大的企业家,他并不满足于一辈子为人加工电风扇底盘。

他从自己由改良电灯插座到生产电风扇底盘这一转变中悟出,虽然任何事情都很难按照预定的计划获得成功,但是毅力却是保证胜利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的情势发生改变,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的机会,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

试想,如果他在制作和销售电灯插座时碰到困难就悲观失望,不再坚持干下去,就不会有人想到找他订做电风扇底盘。因此,他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不可轻言放弃;但也决不能“执迷”,而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虽说难以把握,但只要认真探寻,就不会一无所获。

由于生产扩大,条件改善,松下突出地感到目前这种一间卧房加一间土房的现状必须改变,因而另租了一栋单独的当街小屋,决心在那里大干一番。

局面打开得如此之快,连他自己也觉得像是做梦:从接受电风扇底盘的第一批订货到搬家,总共还不到3个月的时间!

标签:名人传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名人传记、中外名人传记、世界名人传记、中国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读后感、名人传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