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课外生活 > 名人传记

经典历史名人传记之松下创业伊始

编辑:

2014-08-15

3. 创业难

松下在大开路的新居是一栋两层建筑:楼上两间,楼下三间,还有一个相当宽敞的院子。将来如有必要,还可以在这院子里盖一小屋。

一搬进来,他即把楼下三间的地板全部拆掉,用作工厂,只留楼上的两间作住房。同时,还正式登记注册,挂出了“松下电器制作所”的牌子。

松下搬家、挂牌的这一年可以说是吉祥的一年。这一年,也就是1918年,历时四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增长,使日本工业生产继续保持30%的高速发展势头,工厂的动力电气化程度达到了60%。电车、电信、电话迅速普及,连许多乡村也安上了电灯,电扇与电熨斗等家用电器也从高档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总而言之,日本已经进入了电器时代。

松下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不失时机地转入了电器行业,并且不是作为听人使唤的工人,而是作为当家做主的小老板。

不怕泄密

此时,除了生产电风扇底盘之外,他还制作一种自己改良成功的附属插头。这种附属插头系用旧电灯泡的铁帽做成,适用、新颖,成本又低,售价比其他类似产品低三成,因而非常畅销。这两种供不应求的商品,很快就使松下电器制作所在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

起初,只是松下夫妇和小弟井植三人自己干。天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12点,仍无法完成订货。在这种情况下,松下雇了四五个工人,由他本人负责压底盘这一关键工序,而他妻子及内弟则分别管调制原料和包装,其余工作则让请来的男女工人们干。

当时合成塑料的制法属于高新科技,各个厂家都当作头等机密严加保护,多半是由老板或其亲属负责配料这一环节。

可是松下的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如果老板及其亲属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护配料机密上,不仅无法脱身去处理更重要的工作,也会因过于提防而损伤工人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实标上,这一环节不要其他工人参与是很难办到的,所谓绝对保密早晚都会成为一句空话。与其如此,倒不如让有关工人了解这一环节的技术诀窍,既培养了人才,又解放了自己。

对此,一些同业很不以为然,曾有人警告松下:

“你这样做将后患无穷。你如此轻率地把技术机密告诉新来的工人,无异于给自己制造竞争对手,你早晚都会后悔的!”

松下笑着回答说:

“谢谢你的关心,可是我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店主和工人以及工人之间的互相信赖,这比什么都重要。为了保密而疑神疑鬼,不仅会阻碍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然,我并不是向每个员工都开放机密,而仅仅是向可以信赖者。只要我信得过,即使他是今天才到我这里来,我也会把机密告诉他。”

同业厂主听了他这番高论,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他自己则始终坚持贯彻这一用人方针。这种信任人而又培养人的做法,显露出松下作为一个大企业家的宽广襟怀。一个大企业家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与其大仗小仗都亲自在第一线指挥,不如把锦囊妙计授予各级官长,让他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时时感到自己深受信任,责任重大。这样的军队才会无往而不胜,这样的将军才会屡建奇功。

包销与直销

电风扇底盘与改良插座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松下很快又开发出新的产品:改良型双灯用插座。

他是一个好“挑毛病”的人。他发现东京和京都生产的双灯用插座虽然畅销,但还有未尽人意之处。于是用心改进,拿到专利,推出了自己的改进型产品。

这种新产品一上市,马上就获得用户的好评。大阪的大批发商之一吉田见有利可图,率先来找松下商量,想取得总经销的特权,说明大阪地区由他自己批发,而东京地区则由与他有关系的川商店批发。

对于这一建议,松下感到很高兴,因为这可以使他摆脱销售的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开发新产品,更何况他了解吉田是一个很讲信用的商人,不用担心发了货收不回钱来。

然而他又想到,以现在的设备,很难生产出足够的双灯用插座来保证市场需要,于是说道:

“如果你愿意做双灯用插座的总经销,希望你能提供3 000日元的保证金,以便增加设备,扩大生产,保证供应。不知你意下如何?”

吉田是个痛快的人,一口就答应了:“就给你3 000元做保证金,只是我要多少货,你就得提供多少。”

松下说话算数,3 000元一到手,马上就安排扩大双灯插座的生产,将其月产量从2 000迅速增加到5 000个,一下子到处都在卖松下电器制作所的这种改良型产品。

可是才过几个月,东京的批发商即传书告急:东京和京都的厂家将双灯插座大幅度降价,使得松下的这种产品卖不出去。

松下明白,这是那些大财阀对他这个小本经营者发动的第一次攻击,企图将他的产品排挤出电器市场,趁他羽毛未丰就将他扼杀掉。

吉田也急匆匆地跑来找松下:“双灯插座卖不出去,经销商都要求减价。你看该怎么办?”

当然,若是按照松下和吉田签订的契约,无论其他厂家是提价还是降价,吉田都必须按照商定的价钱和数量接受松下提供的商品,若造成损失,松下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吉田急于解除总经销的合同:

“松下君,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无法销售商定的数目,因为我当初万万没有料到其他厂家会如此降价。希望你能够谅解我。”

松下不是那种绝情的人,他体谅吉田的处境,答应中止合同。可是吉田交的3 000元保证金已全部用来购置设备,一时无法归还。想到这里,他回答说:

“虽然合同上有你的签字,但是你既然不愿再做总经销,我也不勉强你。只不过保证金我无法一下子全退给你,必须按月分期偿还。”

毁约之事本是吉田首先提出的,他自然不好要求松下立即退回保证金。对他来说,松下能痛痛快快地同意中止合同,就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

现在,松下不得不亲自来处理双灯插座的推销事务了。每个月都要生产五六千个,若是卖不出去,不要说积压资金,连堆放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决定以毒攻毒,相应降低出厂价;同时,由批发商总经销改为直接向零售商批发,减少了中间环节,使零售者的利益不因降价而受到影响。就这样,大阪地区的销售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初到东京

松下从未到过东京。在他的心目中,这座都城即使不是天堂,也比天堂差不了多少。及至到了东京,他才发现这里街道狭窄而又脏乱,甚至连大阪都不如。

最令他头痛的,是这里的街道不像大阪那样是横是直,一目了然;而是弯来拐去,连东南西北都难以分清楚。明明是向东走,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向北,活像进了迷宫。没有办法,他只好买了一张地图,边走边打记号,使得周围的人不用问就知道,他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既然被看作土包子,就得随时准备受气:走路被人撞着了反倒挨骂,连到店里吃东西也被喊到没人愿坐的地方。好在他到东京不是来享福,而是来推销产品的,只要双灯插座能卖出去,受点气也无所谓。

他最先到的是原来为他经销的川商店。刚一作了自我介绍,川商店的老板就说:

“松下君,你来得正好。不是我不卖力,只因别的厂家大幅度降价,你的双灯插座实在卖不出去。”

松下明白,别的厂家再降价,也比他的产品便宜不了多少;而在质量上,他的产品的竞争力是无与伦比的。因而说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定价也作了适当调整。更重要的是,以后贵店不必通过大阪的吉田君,而是直接向我们进货,自然是按照厂价,希望继续合作。”

川商店的老板是个精明人,一听就明白按厂价进货大有赚头,而松下的产品又好销,马上就答应按新的方式签订合同。

松下吃了定心丸,又如法炮制,到东京的其他电器商店去游说。

东京人天生有一种身在皇城的优越感,对于外地商人并不看在眼里。但是一经认定你讲信义,就乐于长期同你打交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松下在推销中虽然遭了不少白眼,还是拿到了不少定单。

东京之行使他认识到,若要求得大的发展,不打开东京的销路不行。

他下定决心,今后至少每月得往京城跑一次。

经过这一番努力,双灯插座的销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由于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双灯插座和附属插头的出厂价都只是其他厂家的一半,极具竞争力;而电风扇底盘的需求也源源不断。这一切,使松下电器制作所越办越兴旺,到1918年年底,职工已增加到二十多人,松下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了。

轮船式的工厂

松下虽说事业兴旺,是与开创时对比而言。他此时尽管已有二十多人,但是依然挤在大开路的那栋小屋里。

这么多人,还要加上机器设备,都往哪里摆呢?

不用说,院子现在派上了用场。但是这个院子加上三间屋子改成的厂房,仍然不够用。怎么办呢?松下发挥了他改良电灯插座的精神,在屋里屋外搭了许多架子,将工人们安排在几层工作,上下互不影响。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使来取货的顾客惊叹不已:

“你们这样做,就像在轮船上一样,真是了不起!这么节省,难怪产品比别人便宜。”

松下并没有被这些赞扬之辞冲昏头脑。他这样因陋就简并非情愿,而是实出无奈。他暗暗下定决心,待将来条件成熟之后,一定要认真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有一段时间,由于订货太多,工人下班回去之后,松下一家人抓紧时间拼命干活。松下常常感到头晕眼花,只是因为怕躺倒了起不来,才硬撑着工作。

他见报上介绍一种红葡萄酒,说是营养很高,便买了一些放着,太累时喝一两口解乏。不知是这酒真灵,还是心理作用,他觉得喝过之后的确感到精神振奋,全身有力,便天天坚持喝,几乎上了瘾。

谁知有一天,突然觉得头晕肚痛。急忙上厕所,发现大小便都是红的,以为是内出血,被吓得浑身瘫软无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不是什么内脏毛病,而是葡萄酒的色素造成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之后,不仅葡萄酒,就是再好的酒也不喝了。

竞争的诀窍

松下搬到大开路办厂之后不久,西边也有人迁来做邻居。

“这家人是干什么的呢?”他注意到,这邻居也同他一样,一搬进来就叫工人拆地板。

“想必也是办厂的吧?”

他正感到纳闷,发现搬来的设备和安装的情况都几乎同自己的一模一样。

“难道也是生产电器材料的?”

他主动去找新邻居聊天。这邻居是个爽直的人,寒暄几句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说:

“对不起,我租用这间房子时,不知你已在这儿开办电器厂。若是早些知道,我就不会到这里来住了。不过没有关系,我们今后可以好好合作。”

松下明白“同行是冤家”的道理,邻居虽说要好好合作,但很快就暴露出竞争的本意,经常在夜间加班干。

松下想:这样也好,有人竞争,我们会干得更好一些。这如同赛跑一样,若是自己一个人跑,就会索然无味,连腿也抬不动。

不过,这邻居才住了一年,就搬走了,后来还移居东京。五六年之后,当他再度与松下相会,见松下的事业兴旺发达远胜从前,不住惊叹:

“你真了不起!实在了不起!”

接着,他又说:

“我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总是不顺利。刚刚理上路,不是遇到店家退货,就是发生工人跳槽,弄到现在,没有什么长进。记得当初我们的情况不相上下,而你却一天一个新面貌,真可谓一帆风顺。你能把你成功的秘诀透露一二吗?”

松下见对方很诚恳,也诚恳地说:

“像你那么认真地工作,仍然未获成功,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一向认为,无论事业大小,都务必要使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成正比。许多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事业就是在这亏亏赚赚之间发展下去的。

不过,我却不这么看。我认为,做生意如同用真剑决斗,要么被砍死,要么砍死人,不可能在这二者之间徘徊,慢慢获胜。如果不是下多少功夫,就获得多大成就,那必定是经营不得当。生意人切忌把一切归咎于时机与命运。无论景气不景气,都要步步为营,巩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的忠告是,你如要改变现状,取得成功,首先就必须消除世俗观念,树立必胜的信心。”

险遭不测

除了必胜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之外,松下还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到,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可失去主见。

一个人的事业上了轨道,有了独自经营的能力,就会遇到形形色色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议。当然,其中会有价值很高的良策,但也存在着居心叵测的诱惑。若是取舍失当,不仅会犯错误,还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

标签:名人传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名人传记、中外名人传记、世界名人传记、中国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读后感、名人传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