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及解析(1)

2012-03-08 15:08:05 字体放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建构主义在学校教学实践上的主张。

【答案解析】: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近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学校教学实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支。教学侧重点因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不同,这两种学习类型是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3)情境性教学。情境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其具体要求包括:

①情境性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②情境性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③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4)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预热,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②探索,即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尝试,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去探索;

③独立探索,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

(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2.试论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答案解析】: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大量研究证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了。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有如下特点:

(1)小学儿童由于独立性有限,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2)由于知识经历的增加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的发展阶段。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由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习题及解析汇总

推荐阅读: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2012年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汇总

更多信息进入:

精品学习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 教师资格在线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