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及解析(1)

2012-03-08 15:08:05 字体放大:  

8.根据桑代克的学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属于【B】。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答案解析】: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原则,即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属于练习律中的应用律。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不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9.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消除同学之间的误会,正确对待同学背后的议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看,这属于【C】。

A.情绪情感教育

B.人格健康教育

C.人际关系指导

D.环境适应教育

【答案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题干所述正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处理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10.“眼不见为净”,从心理防卫的方法来看属于【B】。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退行作用

D.升华作用

【答案解析】:否定作用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脱。“眼不见为净”正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而投射作用指将自己身上不好的思想或欲望推诿到别人身上,以逃避心理上的不安。退行作用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的心理防卫术。升华作用又叫替代作用,指当个人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或动机行为不会为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更崇高更有价值的目标来替代。

11.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现代思想家是【B】。

A.德国的根舍因

B.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C.美国的布鲁纳

D.前苏联的赞可夫

【答案解析】: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12.教师在上课时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又要注意到学生上课专心与否,这种能力属于【C】。

A.班级管理能力

B.课前准备能力

C.注意分配能力

D.教育观察能力

【答案解析】:注意分配能力,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别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

1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防卫方法称为【B】。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答案解析】: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酸葡萄”机制,指为减少或避免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接受它。

14.加涅的信息加工论将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实现学习迁移属于【B】。

A.回忆阶段

B.概括阶段

C.操作阶段

D.反馈阶段

【答案解析】:概括阶段实现学习的迁移;回忆阶段进行信息的检索;操作阶段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其操作活动;反馈阶段证实预期,获得强化。

15.教师告诉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小声讲话将失去课间休息的时间,这种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是【C】

A.餍足

B.消退

C.代价

D.孤立

【答案解析】:代价指个体由于违反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消退指刺激出现但反映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是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餍足指让学生维持某一行为,直至厌倦为止;孤立指将课堂上爱捣乱的学生从班级中隔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