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及解析(1)

2012-03-08 15:08:05 字体放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如何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

【答案解析】:

(1)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2)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3)合理组织复习;

(4)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

2.什么是认知方式?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个体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认知方式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

(2)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学生的认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3.简述知识巩固的作用。

【答案解析】:

知识的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巩固了的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定向作用。具体而言,知识巩固的作用如下:

(1)知识的巩固是积累知识的前提。

(2)就巩固与领会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巩固有赖于领会,缺乏领会的教材是难以巩固的。另一方面,领会也有赖于巩固。

(3)就知识的应用方面来说,也必须以习得知识的巩固为前提。

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答案解析】: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3)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答案解析】:

感觉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强调的是个别属性。知觉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强调直接作用跟整体。它们的关系是,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同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6.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