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卫生

枳壳饮片麸炒前后香叶醇的含量测定

编辑:

2013-03-22

2.3 线性范围的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0.1,0.2,0.4,0.6,0.8,1.0 ml,分别置于5 ml容量瓶中,各加入内标溶液0.5 ml,用醋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按“2.1项”条件测定。以对照品的量为横坐标(X),对照品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2.006 2X-0.008,r=0.999 9,,结果表明香叶醇进样量在0.458 2~4.581 6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实验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2.1项” 条件操作,重复进样6次,峰面积比的RSD值为1.47%(n=6),表明色谱系统稳定、精密度良好。

2.5 稳定性实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自溶液配制后分别在0,2,4,8,12,24 h按“2.1”项条件下测定香叶醇的含量,计算得RSD值为0.87%,表明该溶液在24 h内稳定。

2.6 重复性实验称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2.2.4”项的方法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条件测定含量,RSD为1.50%。结果显示本方法测定的重复性较好。

2.7 回收率实验分别取已知含量的样品5份,每份约50 g,精密称定,准确加入一定量的香叶醇,按“2.2.5”项操作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条件测定,计算得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1.29%(n=5)。

2.8 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按“2.1”项条件下,进行测定,计算香叶醇的含量。结果见表1。色谱图见图1。表1 不同来源枳壳饮片中香叶醇的含量(略)

3 讨论

3.1 内标物的选择本实验考察了正辛醇、丁香酚等物质,结果发现丁香酚完全符合内标物要求,样品色谱中与丁香酚的保留时间相应处无杂质峰干扰,丁香酚与样品中其它相邻峰达到分离(R>1.5),故选择丁香酚作为内标。

3.2 最小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在信噪比为3时, 本实验测得的香叶醇最小检出限为9.16 ng,在信噪比为10时,本实验测得的香叶醇的最低定量限为27.49 ng。

本实验的枳壳生饮片,经过麸炒后,GC色谱法测得挥发油中的香叶醇含量均有所下降,且本课题组HPLC色谱法测得本实验枳壳生饮片,经过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均有所升高(结果见表2)。葡萄内酯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葡萄内酯在体内被代谢成7-羟基香豆素,由此间接证明枳壳饮片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由香叶醇和7-羟基香豆素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转化而成。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作为枳壳饮片挥发油中香叶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阐明枳壳饮片的炮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表2 不同产地枳壳饮片中葡萄内酯的含量(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1.

[2]蒋以号,杨武亮,陈海芳,等. 枳壳炮制前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8,31(7):963.

[3]杨武亮,陈海芳,余宝金,等.枳壳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2008,31(12):1812.

[4]黎艳刚,张普照,陈海芳,等.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内酯中的溶剂残留[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4):43.

精品学习网 医药卫生栏目

标签:医药卫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