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

编辑:

2015-09-29

如何使人性趋于完善、造就理想人格,吴毖提出应该从孔子学笼朝肠里寻找答案.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传统儒家思想不仅在其时,而且在当下仍有其伦理价值和意义,人们要以一种世界性的视角以学理的方法来研究它,阐发它,转换它,才能把握其本质和精髓,才能进一步提出真正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道德建设方案。由此,吴毖对儒家道德范畴作了阐扬。

在吴毖看来,孔子认定人性是二元的:“人无纯善,亦无纯恶,生人本性,亦善亦恶,有理有欲”,而人性中向上的部分能够“常向善而从理”,劣下的部分却“趋恶而肆欲”.这二者不断争斗,没完没了。因此,只有用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之一的“仁”来统摄人的思想,发挥人的意志的能动作用,才能使人性中善的部分得到提升,从善去恶,达到仁的境界。在孔子那里,“仁”首先是一切人伦关系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境界,同时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美德和道德标准。儒家倡导“内得于己”、“外得于人”,提出自为内化和他为外化,其发端就在于“为仁由己”,强调个人的自我心灵修养和道德人格的养成,只有做到“成仁”,才能达到“成人”。所以,吴毖认为:“仁也者,人之所以同也。仁者诸德之本。而仁又人性之别名,人道之特征也。”“惟在仁字上做工夫,即发挥生人固有之本善,使能尽其人之‘人性’。而人格以立,道德以成。”如何达仁,吴毖认为应从孝着手。因为孝始于人性,终于为仁,所以孔教又最重孝。对此,吴必认为,“人在极棍”,“天真未凿”,只知有父母,未受外界习染,怀有赤子之心,这时候可以设法培养,发达其仁心,便“势顺而易成,事半而功倍。’州人既能孝,则是其仁心已发达,其‘人性’已确立。推之其它诸伦,社会国家,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无往而不以真诚仁爱待之,无往而不以‘人道’相处。”这样,由孝而仁,由人性之培育而达人道之生成,便是改良社会的正道。吴必对孔子思想的诊释,带有浓厚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

吴亦特别强调孔子儒家伦理思想的实践及其方法。吴必认为“孔子教人,首重躬行实践”,“今之要务在自勉勉人,随时随地实行孔子之教。”既以道德为主,那么如何实践道德?吴毖提出了三条:克己复礼、行忠恕、守中庸。

关于克己复礼,吴毖的诊释,则是从道德修养角度着眼,他说:“克己者,并非容让他人,损失我之权利之谓……能以理制欲者即为能克己,故克己为实践凡百道德之第一步矣,”“克己者,诚也,不白欺之谓也,”即认为克己就是人们以理制欲和自诚,达到内心的净化和提升,而“复礼者,就一己此时之身份地位,而为其所当为者也。易言之,即随时随地,皆能尽吾之义务,而丝毫无缺憾者也。”“礼者,适宜之谓,乃精神上行事做人之标准”,这就要求人们从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出发,遵循道德规范要求,为其所当为,做好自己的社会担当。总之,“克己者,所以去人性中本来之恶;复礼者,所以存人性中本来之善",抑恶扬善,实现道德自为与他为的统

关于行忠恕,吴睿认为“忠”就是‘‘尽心”,“怒”就是“有容”,“忠以律己,恕以待人。忠恕者,严以责己而宽以责人之谓也”。吴必指出:“忠者自爱极笃”,“自视极重”,无论对己对公,都能做到竭尽心力,勇担责任。他说:“忠者,知人类共有之优点而欲发达之于己身,纯恃克己之力;而恕者,则知人类共有之弱点而能怜悯之于他人,全凭修养之功,’,二者相资为用,则能达到成己、成物。吴必认为当下中西方社会弊端与人们的道德沦丧、精神颓废,“此皆由于不忠不恕之故也”,欲行忠恕,则“视我之义务甚重,视我之权利甚轻;而视人之义务甚轻,视人之权利甚重”,“则国家未有不富强,而天下未有不平治者也。”所以吴睿得出结论,“故忠恕之一端,既足察人品之高下,亦能定国家之祸福也。”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

相关推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论文

浅谈曹操孙子注的成就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