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试论卫慧小说中的禅宗伦理思想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9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交融渗透的结果。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卫慧小说中的禅宗伦理思想

禅宗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为主旨,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心性本无,佛性本有,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禅宗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学说。它从人生角度入手,对人生目的、生命价值、善恶标准、人的本质、道德觉悟以及修养途径,提出了独特的主张,从而构成自己的伦理框架,如人格本体论、心性修养论、道德实践原则及其方法。禅宗伦理的中心就在于形成一种超然物外、一切皆真的生活意识和人生态度。这使得广大文人积极接近并接受禅宗,从而把中国文化带入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生动的意境。许多当代作家也开始在文学创作中引入禅宗思想,卫慧就是其中之一。卫慧曾被称为是用“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的美女作家,前些年倍受争议。但在沉寂的四年多里,她潜心于禅宗的修行,并相继出版了《我的禅》和《狗爸爸》两部闪烁着禅宗意识的作品。本文以这两部小说为例,分析、探索其中的禅宗伦理思想的表现、成因和意义。

禅宗尽管也宣扬外在的现象世界虚空而内在的精神本质真实,实际上它关心的并非物质与精神究竟何为本质的问题,而是人的自我解脱及其心理体验,是这种心理状态下所感受到的气生宇宙的终极真理。禅宗把“真如”作为最高伦理实体,认为人们一旦体认到这一不朽者就能消除尘念、烦恼,达到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真如佛性的内蕴也并非对宇宙自然的针对和解说,主要在探索和建立一种理想人格。禅宗主张佛心不二,自性即佛。佛性既被解释为最高伦理实体和理想道德境界的体现,又被理解为人的真正本性和内在道德要求。

禅宗认为达到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就是以“无念为宗”,“无念”为其教义的宗旨。“无念”并非“万物不思,念尽除绝”,而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在《性与逃离》中,卫慧开篇就借用老子的言论点题:“如果没有欲望,你能领略到事物的奇妙的本质,但如果被欲望控制,你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用无言去教人,用无为去存道”。这是道家的思想,也是禅宗的表达,即“存在性虚无”。《太阳下的香气》一节中,“我”与性空法师在法雨寺转悠;树上的鸟叫声引起了“我”与法师的谈话。法师对有无听到鸟叫声作了一个富有禅机的回答:“声如尘生、如尘灭,听性不随声之生而生,不随声之灭而灭。悟性则不受声来声去、声轻声重之累。”意味着根本就没有存在,虚无意味着对本体的遗忘。作者进一步阐述,在静止与虚无中隐藏着世界与人类的真相:“有就是无,无就是有,静观万物皆自得。在静止与虚无中,事实上能感觉到一个坚硬而永恒的小核的存在,像苹果核那样,那是真相。世界与人类的真相。”有与无是相对的,没有界限,本质不因心念而改变。这就是禅宗的无念思想。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