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会计理论论文

关于会计的如实反映观

编辑:

2016-09-06

(五)计量观

500多年前,现代会计的创始人巴其阿勒(1494)在其“簿记论”中,谈到记账是记录商业活动的最有效方法时。写道:“这对商人采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系统的记录而仅凭商人的记忆,那将不胜其烦,也会遇到困难,以致无法从事经营”。不言而喻,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人们了解经济真实是创造簿记和会计并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初衷,也是对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要求(葛家澍、黄世忠,1999)。

从理论上来讲,会计计量如果不能真实反映其要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要反映真实,必须选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或计量制度。如果所选用的计量方法不适当,不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无误地计量,所得出的结论仍是不正确的。反映真实性的品质,旨在减少计量方法的偏差,它会使信息更能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可靠性。如实反映观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调如实反映经济收益(真实收益)。对收入的确认,则倾向于资产负债观,倾向于通过“定义”的方式推导出确认净收益的具体标准。FASB尝试发展概念框架来指导会计政策的制定,这是使如实反映具有操作性的一种做法。FASB在第5号概念框架中列举了5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000年,FASB在第7号概念框架中又增加了公允价值和现值的概念。我们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用来如实反映未来事项较好的计量方法,能较好衡量现在,特别是未来事项的经济实质。客观地说,以上所有的计量属性,具有本源的目标,均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经济实质,为会计核算的过程——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至于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哪种计量属性才能更好地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这是具体会计准则应解决的问题。

四、构建我国概念框架和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如实反映观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构建cF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或将cF视为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发达国家会计职业界普遍的做法。我国尚未建立自己的CF,致使会计准则的制定没有一个理论基础。此外,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存在很多概念上的冲突,这些都势必影响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化的进程。因此,构建我国的概念框架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构建我国的cF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根据如实反映观,我们认为,第一,我国应构建CF,以指导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并将其视为会计制度(准则)的一部分。第二,我国应将如实反映作为cF的立足点和理论基础。第三,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选择时,应将可靠性排在第一位。正如葛家澍(2004)所言,更重视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反映经济真实所决定的,也是近年来美国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给予我们的教训。第四,在以如实反映观为指导思想的CF中,我们应选择原则导向为主,即目标导向的会计制度(准则)。

(图1 概念框架和目标导向下的会计准则制定,略)

佩顿和利特尔顿(PatonandLittleton,1940)指出,会计准则应“有序、系统、内在一致,应能与可观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它们应是不受个人所左右的,无偏见的”。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社会,制定会计准则完全不考虑它带来的经济后果,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追求如实反映是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尽的义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又应对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们应该批准那些能产生(或至少预计能产生)好的可能结果的财务报告规则。若义务(如实反映)与责任(经济后果)都存或两者发现冲突时,必须根据公正性来做出判断,以确定最佳的具体会计政策的内容。具体来说,就可找到一条优于S0的无差异曲线S1,即建立一个由规则导向(经济后果)向原则导向(如实反映)驱动的目标导向准则(如图1所示),这正体现了如实反映在准则制定中的指导思想作用。

五、结语

本文所作的研究主要是框架性的规范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如实反映观起源于制图说(技术观),它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历史观、伦理观、法律观、经济观和计量观是对如实反映观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同时,会计的如实反映观贯穿了会计准则制定和概念框架构成的全过程。在现实经济世界中,尽管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这已被证明的一个事实,但企业同样存在如实反映的动机。因此,构建我国概念框架和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也离不开对如实反映观理解与分析。框架性研究的缺陷,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结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研究结论更深入的实证检验显得很有必要。我们认为,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实证、调查、实地、实验和案例研究有助于得出更为严谨和科学的结论。

注释:

①这里,我们将反映交易的客观现实,即会计记录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的反映视为本源的如实反映。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视为派生的如实反映,即在由于客观或主观条件的制约,无法完全再现经济现象时的一种替代要求。因此,只要是公允、中立、可验证的反映可视为派生的如实反映。此外,我们还认为如实反映包括如实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事实。

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重组后的新名称为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学导论[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

[2]葛家澍,刘峰。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4J葛家澍,黄世忠,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法》的一点体会[J].会计研究,1999. (2)。

[5]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

[6]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J].会计研究,2004,(1)。

[7] Brain Booth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as a coherent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J].Abacus 2003,(10)。

[8] D.Solomons.The politicization of accounting[J].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78,November.

[9]D.J.Kirk Concepts, consensus,compromise and con8equence8:their role in standard setting[J].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88.

[10]FASB SFAC No.1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R].1978.

[11] FASB SFAC No.2 Qualities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R].1980.

[12] Oscar S.Gellein.Neutrality has consequence8.FASB viewpoints[M].Stamford.1978.

[13] Patch,W.A Littleton,A…C 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M].1940.

[14]R.G.Ruland.Duty,obligation,and responsibility in accounting policy making[J1.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olicy.1984.

[15] R.H.Herz.Ayear of challenge and change for the FASB[J].Accounting Horizons.2003,(9)。

以上就是关于会计的如实反映观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的创新  

论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