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会计理论论文

论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编辑:sx_chenl

2016-09-01

本文着重对如何优化会计行为,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做一探讨。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由于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动机两者的互动均衡,因此,会计行为主体的研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会计行为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利他主义)的最大化。当这种目标不一致时,会计人员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他人,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进而又对社会造成危害。如何对会计行为主体进行规范,除了制度约束之外,职业道德在对会计人员的规范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如何优化会计行为,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做一探讨。

会计行为的优化

优化一般是指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一项事物变得优秀。会计行为的优化则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优化会计行为观念的指导下,遵循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采取优化的手段和优化的组织结构,以尽可能小的行为投入与耗费生产出数量尽可能充分、质量尽可能高、让相关利益集团满意的会计信息。美国会计学家米恩茨(Mints)说:“为了成功扮演自己的角色,会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技术要求和道德要求。”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同不良的现象作斗争,优选会计政策,扬善弃恶做到自律和慎独,即达到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最佳结合。

1.会计行为的优化标准

会计行为优化的标准是判断会计行为是否达到优化的准绳。会计行为最终结果是产生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考虑到信息成本已不再是障碍,会计行为优化的首要标准是会计信息质量最优化,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般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三个方面。二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包括反映真实性、可验证性、中立性三个方面。三是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表明了对于相同或相似的经济行为应当一致或类似地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企业不同时期相同或相似的项目要运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来看,会计行为优化标准应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优化相统一,即会计行为的优化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同时又体现了会计行为主体的利益愿望。

2.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

(1)激励机制的优化。激励机制的优化是会计行为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为学家克特。列文曾经给出一个行为函数B=f(p,e)。其中B表示行为,p为个体的心理和性格,E为个体所处的环境。这个函数表明,行为是心理和环境函数,即行为由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所决定。著名的霍桑实验也表明,激励机制对心理和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对会计行为的优化不仅需要奖励的正面激励,而且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其次,尊重与信任也是会计行为主体的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能激发工作热情,消除畏难和偷懒的心理。最后,会计行为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不仅依靠奖惩,还要依靠公平的待遇,即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2)会计行为素质的优化。会计行为主体素质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会计行为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种行为,行为是否优化取决于其知识结构。这种优化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思想品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指导思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会计法律规范,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反映会计素质。三是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素质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意志心理素质是在正确目标引导下,为达到这一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的素质。而能力心理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直接影响会计活动的效果,使会计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素质,包括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内容。

(3)监督、实施机制的优化。优化的会计行为,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监督机制作保证。优化监督实施机制,第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强化内部审计系统。第二,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尽管内部会计机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它毕竟寓于企业之中,一但企业整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内部监督机制就会弱化,这时就需要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科学优化的监督实施体制,有力地制约会计行为主体的私欲和偏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上述三个方面的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会计行为函数B=f(P,E)。会计监督实施机制是会计行为优化的外部制约机制,只有对违规行为不间断地监督制裁,会计行为才能优化。激励机制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激励会计人员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开展优化行为。然而会计行为是以人为主体的,能否优化还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是会计行为优化的基本措施。

总之,当会计行为学把会计看作“一个行为过程”时,会计人员作为这个过程的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就很大。当会计信息作为这个过程的终点时,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即会计信息质量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化。而这种规范化由于人的行为假设的存在,需要监督实施机制和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投入的,这种投入也是任何的会计环境下都是必须的。因此,对会计行为的研究,是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的保证。

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措施

虚假会计信息虽然表现在会计报告中,但实际上这些财务违法欺诈行为的主要责任者是会计行为主体即企业法人代表和会计、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影响会计系统制度变迁的因素可看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不仅是会计信息本身的改进,而且是系统各方面的改进,尤其是对会计行为主体的改进。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产生,会计人员是主要的实施者,若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杜绝信息失真的保证之一。

第二,加大会计规范体系建设,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力度。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行为执行业务的标准规范。政府作为制定方应使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科学、严谨、系统、协调统一,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体现政府的强制监管作用,让造假者的损失远远大于造假收益,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第三,加大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的建设,实现会计人员行为的优化。会计行为优化是在交易费用可以承受的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科学的会计行为手段和合理的会计行为方式,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第四,强化会计行为主体的责任体系,加强会计监管力度。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涉及一系列部门的高管人员和诸多会计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而《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而且对造假责任人的界定不明确,以致高悬在会计主体行为之上的法律之剑不锋利,使得处罚成本与造假获取的暴利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应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管体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会计行为主体的责任明确界定,以使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造假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以上就是关于优化会计行为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论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