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论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编辑:

2013-11-26

   由此可见,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随着加入WTO给日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丰富的自然和人力等资源给日本提供了海外的发展基础,有利日本打造世界工厂;而日本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产业结构由初级向高级调整。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作为东亚最重要的国家,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对本区域的经济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能携手合作,东亚合作进程就将加速,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就有可能顺利实现。

   (一) 如何看待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不仅仅是中日两国的事情,而且是东亚各国,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双边关系。中日双方都应该正确看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历史问题。日本应该对那场战争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支持台独,不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而中国少数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比如说抵制日货,可能会造成其它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也可能由于所谓日货是跨国公司的产品,造成日货国货不分,损害自身的利益。

   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货,起因是想表达对日本一些人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错误言行的不满。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生产要素相互交流、按价值规律进行配置,经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许多外国品牌是在他国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生产的,企业利益交织在一起,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抵制商品将损害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对外合作与发展。

   因此,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应该象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 共同寻找合作空间,实现双赢

   1、正确对待能源竞争

   在近期,中日的能源竞争主要表现在东海之争。对中日两国来说,东海争端都是关系到主权领土以及各自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短期内难以出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但是,只要两国能够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地区合作的框架内逐步摸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可能的方式,东海争端就有可能最终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由此看来,东海争端既是中日之间的冲突因素,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两国合作的一个契机,即通过能源合作来促成两国更深刻的相互依存关系,甚至在此基础上逐步导向整个地区更加深入的合作。

   保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应,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中日来说,能源问题是最需要合作的领域,也是最需要避免冲突与对抗的领域。开展合作是惟一出路,这是因为一旦出现对抗,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2、正确对待两国贸易发展速度不平衡所带来的竞争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成绩世界瞩目。日本就认为中国对其产生了威胁,有日本人提出“中国经济威胁论”。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和日本的竞争只是停留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上,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非日本的知识密集型产品。日本通常出口的是高档商品,中国出口一般商品。另外,中国对中间产品、零部件的进口依赖性非常强,这使得中日之间真正的竞争程度非常低。事实上,日本在向欧美国家和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又增加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作为一个生产基地,还是作为一个消费市场,日本都离不开中国。这就充分说明中日之间这种经济互补性是客观存在的。

   3、消除贸易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中日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贸易摩擦。导致摩擦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日本2001年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2002年又对中国产菠菜、松蘑、青豆荚等蔬菜的残留农药实施歧视性标准检验,并要求进口商限制进口。日本绝大多数国民认为,限制中国农产品有百害而无一益。 原因之二是恐惧中国经济强大。由于日本经济低迷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烈反差,日本国内兴起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一些人认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和扩大在华生产的廉价商品的进口,必将冲击日本相关产业;扩大对华投资将使日本失去技术、人力、资金、管理的优势,使中国更强大,因此主张限制企业向中国转移高新技术。

   中方则应加快产业与贸易结构调整,开辟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新方式。由于中国对日出口商品结构的低下,致使从中日贸易增长中得到的“拉动效应”颇为有限。因此,应增加技术构成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实行统一管理,以避免成为技术贸易壁垒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

   中日经贸关系应该是互利双赢的,它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经贸关系已形成相互依赖的格局,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日本许多名牌产品是在中国以合资或合作方式生产的,包括零部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日本制造业、IT业的不少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日本还是中国传统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仅农产品就有1/3以上是对日出口;轻纺产品、矿产品也源源销往日本。这充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生产要素相互交流、彼此资源有效配置,双方的经贸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日两国都要正确冷静地面对历史,以发展本国经济作为前提,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1.本文数据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3-1-22)中《中国发展快 中日都有利》胡鞍钢: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 国情研究中心)
   2. 本文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02日)
   3. 《对外经贸实务》第3页中沈琳《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路向何方》
   4. 人民网2005年4月21日《强国论坛》--商务部经贸研究院研究员徐长文《中日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