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论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编辑:

2013-11-26

   二、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一) 能源竞争

   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是个极度缺乏能源的国家,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品几乎全部都要依赖于进口。而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了50%,其过度依赖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费结构的严重缺陷。日本便依仗资金和技术两大优势,并通过收购、并购等经济手段,猎获大量的国际油气资源。

   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在能源构成上,存在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近两年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强,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日两国面对同种资源紧缺状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就是能源竞争最典型的代表。

   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东海大陆架位于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中国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了对东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据了解,东海的油气储藏量达77亿吨。近年来,我国东海油气勘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带。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东海至少有40海里宽的争议海域。与日方坚持的“中间线”原则不同,中方坚持的大陆架自然延伸法则。二者的标准不一,造成至少相当于3个浙江省面积的海域的争执。尤其是在海底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海域,争执尤其尖锐。

   中国需要用东海的石油来推动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可是日本也需要东海的石油,因为这可以使它减少对不稳定的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不过中日围绕东海主权问题的纷争不仅是因为这里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还与两国民族主义情绪再度高涨有关。事实上,阻碍中日纷争得到解决的根本障碍不是石油,而是尚未消除的历史积怨。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特别是当中国正在开发的包括“春晓”在内共五处油气田初步取得成果的时候,日本开始制造种种舆论,东海资源之争逐步浮现并两次上升到政治层面。其实,这一事件的背后,无非是国家利益的争夺。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使原本存在的分歧更加扩大化。

   显而易见的是,作为近邻,同为资源依赖型国家,加强合作比加强竞争于双方均更有益。但在政府的实际操作层面上,却难以实现。总的来说,在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问题上,中、日之间是存在着利益冲突的。从历史上看,这种利益冲突未必会带来矛盾和对抗,但往往却是矛盾和对抗的诱因。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只会飞速增加。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否保证石油安全,就决定了军队能否开动,社会能否运转,生活能否维持。中国要想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又要保证自己能有长期稳定廉价的石油供应,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二) 贸易发展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竞争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最近10年间同时发生,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出现历史性变化,由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1比10缩小到现在将近1比3。2000年两国贸易首次达到8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2002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019亿美元,2003年达1335.7亿美元。2000年至2003年的4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19.6%。2004年1至5月两国贸易额达6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虽然低于这一期间我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速度,但是增长率也属较高的。中国经济发展使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同时也使进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恐惧心理,于是有人提出“中国威胁论”。

   日本国内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与国际相适应的贸易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世界各国的商人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因此,日本政府的援助在对华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减弱了,中日之间的贸易磨擦也越来越多。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直接受到日本对外经贸政策的影响。目前日本政府的对外经贸政策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调整的主要趋向之一是由以往过于倚重WTO 等全球经贸体制,逐步转向积极推进双边经贸体制。一旦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双边经贸体制迅速发展而中国又未能成为其选择对象,势必会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原因很简单,双边经贸体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营必然产生的贸易投资转移效应势必会对与第三国的经贸关系造成巨大伤害,而不管双边贸易体制的两个当事国是否公开承认。

(三)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日经贸关系的直接影响

   中国加入WTO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至少来自两大方面:一方面,中国加入WTO 后,大大地推进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资本和商品将大批涌入中国市场,从而在中国市场上与日本企业、资本和商口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势必会对日本对华贸易投资造成更大的压力。实际上,以往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与欧美企业的竞争中,已经在许多产业部门处于劣势,尤其是在汽车和电讯产品等部门,日本所取得的份额更是远不及欧美。目前对日方最有吸引力的是获得在中国建设高速铁路项目,但能否在与德国的竞争中取胜还难以预料。中国加入WTO 后,已承担起更多的降低关税等市场开放义务,日本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更加容易,而中国对日出口所得到的拉动效应却颇为有限,由此可能导致新的中日贸易不平衡,中国对日贸易逆差可能进一步加大。目前中日双方在贸易逆差问题上的看法尚存很大争议,原因是双方统计口径和计算方面差别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中国加入WTO 对中日双方在市场开放方面出现义务与权益的新的不平衡,从而将使中日贸易朝着增加中方逆差的方向变化。
   (四)极端的民族情绪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由于日本是近现代一直是以侵略者的角色出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所以中国人对待日本的战争伤害一直延续到今天。最近,一些支持日本右翼教科书的日本企业和团体的名单被公诸报端,挂在互联网上。 中国的一些消费者和商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抵制日货的行动,对支持日本右翼的企业和商人造成心理上的极大打击。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商品都不是单纯的“原装日货”,而是“多国籍”产品。同时,所谓“国货”或其他国家的产品很多也是同日本企业合资生产的。这一点作为消费者个人是很难分清的,因此出现了盲目抵制日货的现象。盲目抵制日货的结果将破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逐步建立起来的良好投资环境,阻碍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然这种挑战的形成是国际发展大气候的必然结果,但两国同处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一个地区两强的态势,这种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极其尖锐的,因此两国都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冷静地思考,从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平衡竞争造成的态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周边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加深理解,共同发展本国经济,否则以各自的民族情绪极端地对待以上几方面的竞争是不理智、不现实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