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阅读答案 > 课内阅读

八年级《曹刿论战》学习指导

编辑:

2014-09-12

1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关键字:测:预测,估计。惧:害怕。伏:埋伏。

译句: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

1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关键字: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杂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三、内容理解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课文分三段,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写。

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不顾乡人劝阻,入朝拜见鲁庄公,助他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反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

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中刻画人物。

乡人事不关己,而曹刿则执意“请见”、“入见”,因为他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两相对比,突出的是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在讨论“何以战”时,鲁庄公认为打仗靠的是近臣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而曹刿则明确否定了这两个所谓的战前准备,引导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胜的前提条件。两相对比,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正确的战略思想)。

在战争过程中,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帮助鲁庄公取得了胜利。两者的对比,凸显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战后论取胜原因,鲁庄公胜而不知何以胜,而曹刿则侃侃而谈战争之道,突出他善于把握战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是贯穿全文的对比。

你喜欢这篇《曹刿论战》学习指导?如果你喜欢,来看看吧!

标签:课内阅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