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河南中考 > 许昌中考 > 许昌中考试题

2016许昌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编辑:sx_yangmj

2016-05-20

》》》》看过来了,2016许昌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试试手吧,同学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注拼音,写汉字,释词义(4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háo shē)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 )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1)(háo shē)       。(2)盘旋 。(3)奇拔:            。

2.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               ,             。肠断白苹洲。

(2)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3)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日本右翼势力长期觊觎中国钓鱼岛,伎俩百出,最终将贻笑大方,我们用课文《狼》(蒲松龄)中的结尾句“               ?            ”来形容,太恰当不过了。

(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

(6)佛印绝类弥勒,               ,             ,神情与苏,黄不属。

(7)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            。

3. 名著阅读。(5分)

⑴填空。(2分)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作品,叙述了贝多芬、      和       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⑵排序。(3分)

请按作者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    》-《    》-《    》

4.综合探究。(11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完善道德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繁多,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形式:

(1)中国书法(4分)

中国书法一般特指中文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涵、以汉字为基础的独特视觉艺术。中国书法作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①图一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该作品的字体是:        。

②图二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该作品的字体是:        。

(2)对联(2分)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对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这是春联。

请选出下列哪一对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

A.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B.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D.神荼, 郁垒。

(3)灯谜(2分)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谜格,就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这是因灯谜向着更高难度的方面发展而创造的。

常见的谜格有:曹娥格 、虾须格、展翼格、蝇头格 、蜓尾格、碎锦格 、离合格等等。

例如:蜓尾格别名垫足格:谜底需两字以上,末一字上下分开成两字读。如: 气象简报 (打一《红楼梦》人物)  谜底:晴雯 (晴雨文)

试一试:由(打《三国演义》人物一)谜底:         。

(4)中国象棋、成语(3分)

中国象棋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益智类游戏。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写出下面来自中国象棋的成语:

①        :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

②以上图所示,写出两个三字成语:       、       。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50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10题。(2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王说曰:“《诗》云⑴:‘他人有心,予忖度⑵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⑶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⑷’,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⑸’,而不见舆薪⑹,则王许⑺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⑻,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⑼。天下可运于掌⑽。《诗》云⑾:‘刑于寡妻⑿,至于兄弟,以御⒀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⒁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⒂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注释]:

⑴《诗》云:引自《诗经.小雅.巧言》。⑵忖度:猜测,揣想。 ⑶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 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⑸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 ⑹舆:车子。薪:木柴。⑺许:赞许,同意。 ⑻太山:泰山。北海:渤海。 ⑼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⑽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⑾《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大雅.思齐》。⑿寡妻:国君的正妻。⒀御:治理。⒁抑: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⒂构怨:结怨,构成仇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    (2)反而求之   (3)故王之不王   (4)权,然后知轻重     。

6.分别从(甲)、(乙)两文中举出一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

(甲)文:⑴   通   ,解释:           。

(乙)文:⑵   通   ,解释:           。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是谓大同。/夫子之谓也。   B.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以御于家邦。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于我心有戚戚焉。 D.故王之不王/舆薪之不见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9.(3分)(乙)文中记述的是孟子劝说齐宣王推行仁政(以道德治天下)的一段对话,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孟子的阐述过程。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甲)文 “大同”社会的哪个基本特征?此外,“大同”社会还有哪些基本特征? (3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