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及解析(2)

2012-03-08 15:11:45 字体放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动机的类型。

【答案解析】:

(1)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作用及其与活动的关系,把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4)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论”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简评。

3.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1)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2)学生易产生异常的情感;

(3)自我意志薄弱;

(4)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4.简述遗忘的原因。

【答案解析】:

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来说,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如何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干扰,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是值得考虑的。

5.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解析】:

(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

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6.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案解析】: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