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级护师考试辅导:肺癌病人外科治疗的护理

2012-07-27 10:58:53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精品学习网考试频道小编应广大考生的需要,特为参加考试的考生策划了“2013年初级护师考试辅导:肺癌病人外科治疗的护理”专题等有关资料,供考生参考!

(一)病因

肺癌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发病大多在40岁以上,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3~5):1。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长期大量吸烟:资料表明,多年每日吸烟达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2.某些化学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癌作用:某些工业部门和矿区职工,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铜、锡、砷、放射性物质等有关。

3.人体内在因素:如免疫状态、代谢活动、遗传因素、肺部慢性感染等,也对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

4.近年,在肺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

(二)病理和分类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可向支气管腔内和(或)邻近组织生长,并可通过血液、淋巴或支气管转移扩散。

肺癌的分布以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肿瘤,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位置在肺的周围者称周围型肺癌。

1.分类 按细胞类型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鳞状细胞癌(鳞癌):约占50%。50岁以上的男性占大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心型;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较敏感,通常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多为中心型;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对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腺癌: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多为周围型,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一般生长较慢,但少数在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较晚发生。

(4)大细胞癌:较少见,多为中心型;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预后很差。

2.转移途径

(1)直接扩散:癌肿沿支气管壁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可以造成支气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癌肿亦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其他肺叶。还可侵犯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或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肺癌同侧,但也可以在对侧,即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或膈肌后,可自腋下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肺癌晚期,通常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体循环血流转移到其他器官和组织,常见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三)临床表现

与肺癌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密切相关。

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多无症状。癌肿增大后,常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则很少见。少数肺癌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的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出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2.晚期 肺癌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发生与受累组织相关的征象:①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②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声带麻痹、声音嘶哑;③压迫上腔静脉: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④侵犯胸膜:胸膜腔积液,常为血性;大量积液可引起气促;⑤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有时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⑥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⑦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可以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1肋间、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而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上肢水肿、臂痛和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征)。

少数肺癌组织可自主性产生内分泌物质,病人可出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

(四)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在肺部可见块状阴影,边缘不清或呈分叶状,周围有毛刺。有支气管梗阻,可见肺不张;若肿瘤坏死液化可见空洞。

2.痰细胞学检查:起源于较大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随痰咳出,若痰中找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3.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中心型肺癌的阳性率较高,可在支气管腔内直接看到肿瘤大小、部位及范围,并可取或穿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亦可经支气管取肿瘤表面组织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

4.其他:纵隔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经胸壁穿刺活组织、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胸腔积液检查等。

(五)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射、化学药物、中医中药以及免疫治疗等。

1.手术治疗: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肺切除术的范围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周围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切除术;中心型肺癌,多施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若癌肿位于一个肺叶内,但已侵及局部主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为保留正常的邻近肺叶,避免作一侧全肺切除术,可以切除病变的肺叶及一段受累的支气管,再吻合支气管上下切端,临床称之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如果相伴的肺动脉局部受侵,也可同时作部分切除,端端吻合,称为支气管袖状肺动脉袖状肺叶切除术。

2.放射治疗:是从局部消除肺癌病灶的一种手段。小细胞癌对放射疗法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最低。故通常将放射、手术与药物疗法综合应用,以提高治愈率。晚期病例可经姑息性放射疗法减轻症状。放射疗法可引起倦乏、胃纳减退、低热、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癌肿坏死液化空洞形成等放射反应和并发症,应给予相应处理。

3.化学治疗:对有些分化程度低的肺癌,特别是小细胞癌,疗效较好。亦可单独用于晚期肺癌以缓解症状,或与手术、放射疗法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治愈率。

4.中医中药治疗:按病人临床症状、脉象、舌苔等辨证论治,部分病人的症状可得到改善并延长生存期。

5.免疫治疗:措施有:①特异性免疫疗法:用经过处理的自体肿瘤细胞或加用佐剂后,作皮下接种治疗;②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用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素等生物制品,或左旋咪唑等药物激发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更多内容进入: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