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级护师考试辅导: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012-07-27 10:57:34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三、胸膜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一)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证

1.目的 ①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胀。

2.适应证 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二)胸膜腔引流管的安置部位

胸膜腔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胸膜腔积气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积聚的最低位。

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用质地较软、管径为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引流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三种:单瓶、双瓶、三瓶。目前已有各种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胸膜腔引流装置被临床广泛应用。

1.单瓶水封式系统 水封瓶橡胶瓶塞上有2个孔,分别插入长、短玻璃管。瓶内盛无菌生理盐水约500ml,长管的下端插至水平面下3~4cm,短管下口则远离水平面,使瓶内空间与大气相通。使用时,将病人胸膜腔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平面8~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

2.双瓶水封式系统 包括上述相同的水封瓶与集液瓶,在引流胸膜腔内液体时,水封下的密闭系统不会受到引流量的影响。

3.三瓶水封式系统 与双瓶式相似,只是增加了一个控制瓶,使其起到施加抽吸力的作用。抽吸力通常由通气管没入水面的深度决定。若没入水面15~20cm,相当于对该病人施加了1.5~2kPa的负压吸力。如果抽吸力超过没入水面管子的高度时,外界的空气即会被吸入此系统中,所以压力控制瓶中始终有水泡产生方表示具有功能。

(四)胸膜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 拔管指征: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拔管方法:拔管时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屏气并迅速拔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