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市长在畜牧业科技大会发言

2012-05-30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会议发言频道为您提供会议发言范文参考,以及会议发言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会议发言写作中的难题。

市长在畜牧业科技大会发言

摘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要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为成员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畜牧业养加销供的基础上,可以发展饮食、运输、住宅、商店、文化、体育等经营项目,不断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畜牧...

同志们: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对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科学技术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春天。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畜牧业科技工作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以及农业部7月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的成就和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科技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现状,增强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单项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为主的缓慢积累阶段;90年代以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为主的快速推进阶段;“十五”期间以重大技术不断突破、学科交叉发展、组装应用、全面普及为主的跨越发展阶段。畜牧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畜牧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畜牧科研和推广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围绕畜禽品种培育、畜禽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治、饲料资源开发、畜产品加工储运等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和推广成果。全省获得畜牧科研成果600多项,获奖成果4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5项,省部级奖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近60项。

一是在畜牧业方面:先后培育出畜禽新品种(系)20多个,其中已有13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莱阳农学院体细胞克隆牛取得成功,并在玻璃化冷冻胚胎技术应用上获得突破;曹县中大集团、梁山克隆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克隆出高产奶牛和转基因奶牛;农业大学利用体细胞克隆山羊技术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奶牛胚胎移植、畜禽规模化养殖等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在新型兽药、生物制品和饲料添加剂开发方面:研制出新型兽药14种、生物制品4种、饲料添加剂4种。

三是在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畜牧生产的数字化、疫情信息传输、畜牧业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新进展。

四是在畜牧科技组装配套推广方面: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与社会力量结合,重点推广了奶牛高产综合配套、生猪三元杂交利用、肉鸡肉鸭标准化生产、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了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畜禽养殖场疫病净化技术,特别是出口家禽饲养场依靠标准化的饲养场舍和科学饲喂等科学技术,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上,实现了不打疫苗,靠综合技术防控禽流感的成功经验;推广了配合饲料、科学饲喂等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畜禽饲养业的发展。

目前,全省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配合饲料使用率和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畜禽疫病死亡率不断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畜牧科技对畜牧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胚胎移植、微生态制剂、基因工程疫苗、畜禽副产品生产生化产品、功能畜产食品开发为主体的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畜牧高新技术企业10多家,2005年实现产值100多亿元,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优良畜禽品种、规范化畜禽场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先进机械装备、程序化防疫与环境控制等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共制订各类畜禽品种、畜禽养殖、场舍建设、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畜牧业标准83个。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畜牧生产环境的控制、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综合防治等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优质蛋白饲料的生产、畜禽养殖环境的净化和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方式的转变。畜牧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对畜牧业增产增效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十五”与“九五”相比,全省增加肉蛋奶产量1841万吨,其中,畜牧科技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全省初步形成了与科技创新体系相接轨、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牧科技体系。以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省农科院、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各类畜牧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推广体系进一步建立。

目前,全省设有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院校20多所,畜牧兽医科研机构8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2870多个。全省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6000多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60多人、高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1100多人。全省拥有实验研究、检验检测实验室1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个,通过省级以上认证认可的实验室10个,畜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个,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万余台(件)。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省内教学、科研、科技推广和生产单位,先后与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人员培训和交流日益频繁,有效促进了畜牧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四)畜牧科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十五”期间,通过组织国家奶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动物疫病防治重大专项、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使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多方面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的运行机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平台奠定了基础。

一是以畜牧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推广体制进一步建立。我省90%以上的大型畜禽良种、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企业都与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近10 %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建自己的技术研发推广中心;40%的企业在营销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与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是畜牧兽医推广机制进一步搞活。与兽医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畜牧兽医推广体制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在引导畜牧兽医推广机构激发自身活力、提高推广服务能力中,实施了公益性服务依托国家、专门性服务依托项目、逐步实现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东营、济南、青岛在这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搞活科技的政策。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政策的同时,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为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省在畜牧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的畜牧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2005年全省畜牧科技研发总经费约为2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2%,远低于全省0.91%的水平;各级财政用于畜牧科技研发推广的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远远低于畜牧业对GDP的贡献率。

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畜牧科研、推广单位改革尚未完成,体制不顺,活力不足;另一方面,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等相关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人才队伍薄弱。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比重过低,缺乏领军人物;推广队伍非专业事务多,业务素质差;推广手段、集成转化能力远不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

四是畜牧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畜牧从业者特别是畜禽养殖户科技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高,文化知识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畜牧科技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创新型省份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对畜牧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大局,从全国乃至世界畜牧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深刻认识加快畜牧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增强推动畜牧科技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内容。现在,我省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畜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已势在必行。逐步使畜牧业转变为创新型产业,本身就是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贡献。畜牧业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是生物、建筑、机械、光电、信息等技术工程的结合体;是建立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中间环节。畜牧科技进步可以承载和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共同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特别是饲料资源不足、畜牧生产环境紧张、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协调等,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畜牧科技现代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畜禽良种要依靠现代育种方式来获得,畜牧生产设施设备要依靠先进设备来武装,畜牧产业体系要依靠现代手段来连接,畜牧生产的监督管理要依靠现代方式来进行。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

四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根本。畜牧业只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数量、质量、效益、品牌的增长、提高和创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就没有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明确畜牧科技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的主要发展目标是:2010年,全省畜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关键技术和原始创新科技研究有重大突破,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畜牧技术推广主体得到壮大,形成新型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畜牧科技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科技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畜牧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畜牧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一是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不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全省畜牧业的综合水平;

二是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做好畜牧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支撑和引领畜牧科技不断发展;

三是加快畜牧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畜牧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产学研结合,激发畜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科技推广人员、畜牧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畜牧科技创新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省、市、县畜牧科技工作要确定各自的工作重点。市、县两级畜牧科技工作要以推广和应用为重点。市、县畜牧科技队伍的工作对象、人员结构、工作设施设备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主要精力要放在直接为基层服务上、放在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上。现在,我们有一大批成熟的、比较先进的畜牧科技成果,只要加强推广应用,可以很快形成生产能力。以推广应用为主,这是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任务。科研和推广,只是分工的不同,不能讲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省畜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要承担科研和推广双重任务。承担科研任务,要积极与国家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承担推广任务,要积极与基层生产、科研和推广单位进行合作。

二是畜牧科技工作要贯彻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禽流感、今年国内外持续不断的禽流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治是社会公共卫生的一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畜牧业是一个主体,发展和保护是畜牧业的两个方面。动物防疫与动物饲养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在工作上,动物疫病防治要与畜禽饲养同时考虑、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动物防疫工作,我们决不能敷衍塞责,决不能有临时应付的观念。

三是畜牧科技工作要重视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两个创新。重视科技体制创新,就是要重视从体制上、机制上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搞出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新的生产力。重视经济体制创新,就是要加快发展畜牧合作社,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从生产的组织形式上,将畜牧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可以获得推广和运用畜牧科技的组织资源,获得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转化成生产力。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与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先进的生产力。

四是畜牧科技工作要搞好畜牧科技力量的整合。在畜牧科技工作中,现在的人员部门分割、资金条块分割、物资设备单位分割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科技要素的整合。整合畜牧科技要素,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要从畜牧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目标出发,选准能够起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以项目为基础,运用各种形式,凝聚人才,争取资金,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实现科技要素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研和推广设施设备的多种所有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改变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把这种体制推倒重来。我们必须适应这种现实,坚持多种所有、互利共赢,在这种体制下运用自如地开展工作。

五是在畜牧科技布局上要搞好分工协调。畜牧科研、教学单位要以应用研究为主,争取参与国家组织的基础研究;畜牧企业要以开发研究为主,鼓励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技术推广单位要以先进技术推广转化为主,积极承担技术集成和生产性技术研究任务。畜牧科技要在与国家整体科技布局搞好衔接的同时,省里重点组织好关键技术研究、先进技术集成和重大技术推广,市、县要把精力放在组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

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工作要突出六个重点。

(一)加快推进畜禽良种选育。

一是围绕畜禽品种布局,确定科学的育种计划。生猪、家禽是我省畜禽的主要品种,这方面的育种仍然要作为重点。奶牛、肉牛、肉羊是迅速发展的畜种,要加大育种力度。肉兔、水貂、银狐等小畜种的育种工作,我们要重视起来,纳入育种计划。大田农作物育种周期为8—10年,茶、桑、果、畜、禽、水产育种周期为20年左右,培育一个好的畜禽品种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做出具体规划,下决心培育出几个好的品种。我省的畜禽种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培育不出几个好的品种,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二是搞好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组织开展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摸清现有畜禽品种的数量分布、品种特性、利用状况;对地方畜禽品种开展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距离评估,确定开发利用方向;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建立健全地方良种繁育体系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保种场、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搞好地方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要研究制定引进国外畜禽良种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制定措施。要把重点转向引进品种的培育、繁育、提高,尽快改变“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开展联合育种,培育现代畜禽育种公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加快畜禽新品种的培育步伐。

四是强化育种配套技术的研究组装。根据不同畜禽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特点,把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与育种相配套的技术体系。

五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通过提高畜禽良种场生产服务能力,合理布局完善家畜改良站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调动畜禽良种场和推广单位的积极性,增强畜禽饲养者使用新品种的自觉性,进一步优化畜禽良种推广应用的环境。采取扶持引导、示范应用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