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外科论文

外科论文10000字:股骨头坏死

编辑:

2015-12-09

他们用x-plan 360i数码面积仪(computerized digital planimeter)划出坏死区及正常区域轮廓并分别计算出面积sn(necrotic area)、si(intact area),坏死面积百分比=sn/(sn+si)×100%。他们对149髋ⅰ型坏死分为塌陷组与非塌陷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塌陷组侧位片的坏死面积明显大于非塌陷组,ⅰa型坏死的正位与侧位片坏死面积的百分比均在30%以下,随访无塌陷;ⅰ-b和ⅰ-c型的塌陷率分别是44%和88%,在侧位片上,塌陷组中坏死区百分比最低为44%,而未塌陷组最高的为42%,这表明侧位片坏死面积百分比有较为明显的塌陷临界值。他们认为结合正、侧位片比单纯正位片更能反映三维空间,这是因为侧位片上股骨头前部和后部不重叠;侧位片坏死面积百分比对预测塌陷较为敏感,把其加入ohzono预测法可使准确性提高。

这个研究把坏死病灶面积量化,而且发现塌陷组与非塌陷组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临界值,这使预测塌陷非常敏感,但该方法没有囊括ⅱ和ⅲ型,而为何ⅲ-a型中还有部分塌陷也没有进行研究。

1.2.2kerboul法(弧度和法)

1974年,kerboul等[3]通过测量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受累面的弧度,以两者之和体现坏死区域大小,当受累股骨头表面弧度之和若大于或等于200°,为大范围,小于或等160°为小范围,在两者之间则为中等范围。他们通过观察76例112髋,其中92髋进行截骨术,结果显示:若受累股骨头表面弧度之和大于200°,预后较差,若小于160°,预后较好。90年代,steinberg等通过研究后也认为坏死区域表面弧度和大于200°者预后较差。

2000年,chen ch等[4]采用kerboul弧度和法观察25例27髋行髓芯减压术的股骨头坏死,随访1年以上,结果弧度和大于250°者全部塌陷,小于250°者只有1例塌陷。

这些预测塌陷研究的结果显示弧度和法较为敏感,而且操作非常简便,但对ohzono分型中ⅱ、ⅲ型的测量难以操作,即该法不能测量全部nonfh类型。

2mri预测

mri对nonfh早期的病理变化极其敏感,并有明显的特异性,是早期诊断的最可靠的检查之一,其对塌陷预测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mri预测nonfh塌陷的方法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很常见,除了坏死的部位特点和程度外,很多学者还注意到了坏死的信号特点对塌陷的影响。

2.1根据坏死部位特点的预测方法

这一类主要有sugano法,该法从x线的ohzono分型法演化而来,是基于坏死病灶相对于负重区的位置建立起来的。

1994年,sugano等[5]根据t1加权正中冠状位显示的坏死范围,将股骨头坏死分为3型:a型为坏死区不超过股骨头负重区的内1/3,b型为不超过内2/3,c型为坏死超过负重区的2/3。该作者对60例放射性检查正常、应用激素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首次mri检查示16髋出现坏死征像,a型6髋,b型2髋,c型8髋,随访平均5年,结果c型6髋在2~5年后股骨头全部塌陷。作者认为,c型中,冠状位及矢状位的坏死范围均超过50%时,塌陷可能性非常大。

1997年,kubo等观察了51例肾移植行激素治疗的患者,经平均4?3年的随访,共13例23髋发生股骨头坏死,a、b、c型分别有3、4、16髋,12髋发生头塌陷,均为c型。

同年sakamoto等又将c型细分为两类,坏死范围超过2/3而未超出髋臼缘为c型;超出髋臼缘为d型,他们对17例31髋进行前瞻性研究,a、b、c、d型分别有4、5、11、11个别髋,经过2~5?8年的随访,只有3个d型髋发生塌陷,这说明在大范围的坏死类型中,远期塌陷率也不高。

1999年,ito等观察了63例72髋,其中a型5髋,b型8个髋,c型59个髋,经过平均6?1年的随访,c型股骨头坏死中仍有15个髋(25%)未发生头塌陷,a或b型中只有2个发生塌陷。作者认为不发生塌陷的大块坏死与骨坏死后死骨吸收缓慢,新骨形成超过骨吸收,骨小梁增粗,仍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相关。

纵观上述研究,虽然有的显示预测较敏感,但他们样本量都不大,而且同一类型在不同人研究的结果相差大,甚至相反,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目前还不够确切。

2.2根据坏死程度的预测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在mri上也是主要从坏死区的面积比例和角度去衡量。

2.2.1koo法(也叫坏死指数法)

1995年,koo等[6]依据t1加权mri正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像股骨头负重区的异常信号确定坏死区角度,即坏死区内、外侧点或前、后点与股骨头圆心间连线之夹角,分别用a、b表示。坏死指数公式:坏死指数=(a/180)×(b/180)×100。根据该指数将病变分为三个等级:a级:小于33,为小坏死区;b级:33~66,为中等坏死区;c级:67~100,为大坏死区。他们将33例37髋nonfh随机分为髓芯减压加植骨组和保守治疗组进行观察,分别为19髋和18髋,37髋分级:a级8髋,b级22髋,c级7髋。结果8髋a级中仅1例发生头塌陷,塌陷率b、c级分别为95%、100%。分析显示,坏死指数小于30时,无1例发生头塌陷,是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低度危险组;而大于40时均发生塌陷,为高度危险组;介于30~40者,有一半发生头塌陷,为中度危险组。

2003年,sebastian等[7]分别采用坏死指数法、改良坏死指数法及坏死区百分比对25例39髋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对塌陷预测都比较可靠,改良指数法最可靠,作者认为坏死区百分比测量较为繁琐,没有坏死指数法及改良坏死指数法可操作性强。

坏死指数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股骨头坏死三维空间,但也有它的不足,koo认为坏死指数最大为100,但有的坏死区的角度大于180°,坏死指数有可能大于100,分级标准与理论、实际有相悖之处。

2.2.2kerboul改良法

2006年,ha yc等[8]通过测量mri正中冠、矢状面上股骨头受累面的弧度,以两者之和体现坏死区域大小。分为4度:小于200°为1度,200°~250°为2度,250°~300°为3度,大于300°为4度。作者观察了33例37髋nonfh,随访5年以上,结果4髋小于190°都没有塌陷,25髋大于240°全部塌陷,8髋介于两者间中有4髋塌陷。

该法简便易行,但基于该法的研究样本量偏小,其准确性还需大样本量检验。

2.2.3坏死面积比例法

坏死面积比例法是根据球带或球冠的面积计算公式s=2πrh(r为股骨头半径,h为层厚),求出所有层面的坏死面积sn=α/360×2πrh和股骨头面积sh=β/360×2πrh(α为坏死角度,β为股骨头对应角度)。坏死灶与股骨头的总面积分别等于各个层面相应面积之和。坏死面积比例=总坏死面积/股骨头面积×100%。

2005年,赵凤朝、李子荣等[9]计算27例38髋股骨头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比较他们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有28髋塌陷(73?7%),10髋未发生塌陷(26?3%),坏死面积比例的相对危险度为1?043,p=0?000;坏死指数的相对危险度为1?020,p=0?000,说明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均可用于塌陷预测,坏死面积比例更准确。

他们[10]还用标本测量与mri图像测定比较检验后者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ri图像法计算出的结果能代表股骨头坏死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繁琐,可操作性差,在临床上难以推广。

2.3根据信号特点的预测广阔

kokubo法[11]是在1992年,kokubo等根据早期股骨头坏死mri的t1加权像的信号特点分为5型:a型头内广泛低信号,b型头外上方有低信号区域,c型头内横行低信号带,d型头内散在不均匀斑点低信号,e型股骨头远端有低信号区。作者观察了37例患者55髋,经2年以上随访,结果13例c型中有9例发生塌陷(69%),而其他4型中未发现有塌陷者,他们认为在mri的正中冠状位像中有硬化带横穿过股骨头提示头塌陷的可能性较大。

随后,他和takatori又对25例32髋x线片正常、mri异常的股骨头坏死进行观察,也认为低信号条带横穿股骨头者容易塌陷;同时,发现硬化带从中部穿过股骨头、并在负重区下者塌陷的危险性最大。

该方法比较简单,研究结果表明敏感性也比较强,但实际临床上“双线征”是股骨头坏死mri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所占比率高,而该方法并未把具“双线征”特点病例纳入分型,所以在临床上不实用。

2.4同时根据坏死部位特点、程度的预测方法

2.4.1laffirgue法

1993年,laffirgue等[12]采用t1加权像中冠状位股骨头中部2 cm连续扫描的4个层面,计算每个面的wb值(负重坏死区域在负重区百分比),然后取平均值进行预测,wb=β/γ×100%,其中β为股骨头负重区受累骨皮质对应髋臼顶的角度,γ为股骨头全部负重区骨皮质对应髋臼顶的角度,当坏死区域局限于股骨头内的某一区域并远离承重面时wb=0%。作者对27例31髋1期或2期头坏死进行观察,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表明,wb值小于45%均未塌陷,而大于45%者均塌陷,他们认为,坏死的范围和位置对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预测很有帮助。

该研究的结果提示该方法对塌陷预测非常敏感,虽然取冠状位股骨头中部2 cm多个层面稍有繁琐,但相对其他方法简化了不少,而且测量也简单,但是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样本量比较小,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检验。

2.4.2nishii法

2002年,nishii等[13]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法精确测量坏死范围与分布,坏死的体积和位置数字化为股骨头三维经纬度坐标而精确量化。他们通过观察47例65髋,2年后有33髋发生了塌陷,32髋未塌陷,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坏死体积与塌陷有显著相关性;与未塌陷的髋比较发现,已塌陷的坏死体积≤30%的髋与坏死位置(经纬度值)密切相关性,其位置在股骨头的前上方位置容易塌陷,作者认为坏死体积与塌陷危险性高度相关,对于小范围的坏死,坏死分布位置是预测塌陷的重要因素。

该方法结合了现代先进科技,把坏死区体积和位置数字化,精确度较高,但该方法非常复杂繁琐,技术要求非常高,至少目前难以应用于临床。

2.5同时根据部位特点、程度及信号特点的预测方法

1994年,shimizu等[14]采用冠状位t1加权像,分别从坏死程度、位置、信号特点3个方面进行预测。根据坏死程度分3度:a度为坏死灶不到股骨头直径的1/4,b度为1/4~1/2,c度为大于1/2;根据位置分3型:坏死区小于负重区的1/3为a型,1/2~2/3为b型,大于2/3为c型;根据信号特点分3类:α类为高信号,β类为混合信号,γ类为低信号。随访32个月后,结果显示,股骨头塌陷率分别是a度0%,b度38%,c度62%;a型0%,b型14%,c型71%;α类21%,β类85%,γ类0%,作者认为,将坏死范围和位置合并考虑预测的准确性提高;信号为混合型的坏死有明显的塌陷倾向。

虽然该方法从3个方面预测,且都较为简单,但各个方面的准确度均不高。

3展望

nonfh塌陷率非常高,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1]。股骨头一旦塌陷,则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可避免,而此时治疗效果差,使之致残率很高[15],而不得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但tha的中长期疗效仍不满意[16]。如能在骨坏死早期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留髋关节的功能或推迟关节置换的时间有重大的意义。

临床上基于x线和mri预测nonfh塌陷方法很多,但哪一种最准确、最实用,目前尚无定论,而且,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对比性优化研究也鲜见报道,同一种方法在不同人的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以致没有一种流行公认准确的预测方法为临床所应用。研究结果的出入可能与不同人测量偏差、样本量大小不同、不同治疗干预等因素有关。

因此,大样本量、不同方法分层的比较,优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选出一种相对准确、实用的方法,或者根据不同预测方法的优点优化出一套完整的方法,使其更好、更规范地服务于临床,是目前很有意义的工作。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外科论文10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医药学论文

标签:外科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