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卫生

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编辑:sx_zhangwl

2013-03-21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摘要】铂类药物作为化疗的常用药物,在肿瘤药物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耐药现象成为临床治疗的障碍。本文旨在阐述DNA切除修复系统、细胞解毒机制、减少药物摄取、凋亡信号通路及肿瘤微环境等对铂类耐药的影响。

【关键词】肿瘤 铂类药物 耐药

铂类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为DNA。铂类药物进入细胞,与肿瘤细胞内DNA结合,形成Pt-DNA加合物,导致DNA结构改变, DNA复制、转录障碍,造成肿瘤细胞死亡。铂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包括:DNA修复能力增强、药物解毒增加、减少药物摄取积聚、机体对铂类-DNA络合物的耐受性提高等,涉及多种基因、蛋白和信号转导通路。

1.DNA切除修复系统

DNA切除修复系统主要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碱基切除修复(BER),错配修复(MRR),同源重组修复(HR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等。

1.1 NER NER是DNA 损伤修复的主要途径,铂类抗肿瘤药物所致的DNA损伤,主要通过NER通路进行修复。NER过程中与铂类耐药有关的基因有ERCC1、ERCC2、ERCC5等,其中最关键基因是ERCC1[1]。ERCC1,即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I(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 1),位于人类19号染色体上,参与DNA链的切割和损伤识别。ERCC1过表达可使停滞在G2/M期的损伤DNA迅速修复,导致其对顺铂耐药。单利等[2]通过检测81例NSCLC患者标本ERCC1蛋白的表达,并与含铂化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RCC1蛋白表达检测可预测NSCLC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徐大洲等[3]对接受顺铂/奥沙利铂术后辅助化疗的85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证实ERCCl蛋白可预测胃癌术后患者对铂类为主辅助化疗的敏感性。ERCC2又称XPD,是一种进化保守的DNA解旋酶,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基因转录,在DNA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Park等[4]研究表明XPD基因多态性可作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一个指标。ERCC5(又称 XPG),属于结构特异性核酸酶,参与铂类药物引起的DNA损伤修复过程。Stevens等[5]研究证实ERCC5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并且表达的强弱程度与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1.2 BER参与BER的基因主要有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XRCC1)。XRCC1和DNA聚合酶等相互作用,参与碱基切除修复。DNA修复能力和XRCC1基因表型的变化有关,存在XRCC1多态性者对铂类抗药[6]。另有研究表明[7],BRCA1反义抑制导致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提示BRCA1的DNA损伤修复与顺铂的敏感性相关。Strathde等[8]研究发现,hMLH1基因沉默,导致蛋白表达缺失,使细胞识别DNA损伤的能力减弱,细胞生长和增殖失控,导致铂类耐药。

2.细胞凋亡抑制系统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可直接抑制Caspase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凋亡。Livin和Survivin同属于IAP家族,在很多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

Survivin、Livin主要通过与Caspase结合,抑制Caspase-3、7、9的活性,抑制细胞凋亡。董汉章等[9]研究证明胃癌细胞对顺铂耐药可能与耐药细胞株中Survivin的表达增加有关。研究报道[10],Livin可抑制铂类等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3.细胞解毒机制

标签:医药卫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