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浅谈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论文

编辑:

2015-09-29

对上述各种节奏略加分析,便可以察觉它们都包含着两个共同因素:一个是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是大致相等的时间间隔,有的还是完全相等的时间间隔;另一个是事物的某种特征的反复,即事物运动的某种特征的反复出现。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某种特征的反复便不可能发生;或者虽然能够发生,却是凌乱的,不能形成节奏。例如,我们用手指每隔一定的时间敲打一下桌面,便产生一种声音节奏;但如果我们的敲打不是间隔一定的时间,而是忽快忽慢地胡乱敲打,那敲打声就没有节奏感。反过来,节奏中一定的时间间隔,又是由某种特征的反复标志出来的。我们敲打桌面的一定时间间隔,就是由“咚”、“咚”、“咚”这种反复的敲打声标志出来的。离开了某种特征的反复,一定的时间间隔就显示不出来,也不能形成节奏。例如,一盏灯一直亮着,我们感到它是无节奏的;它亮一会儿后熄灭了,不再亮了,也不会有节奏。但如果它定时地一明一灭,如此反复若干次,节奏就产生了。这便是因为前者(不管是亮着还是熄灭着)只占有时间,却没有反复;后者则既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又有连续的明和灭的反复,而那一定的时间间隔正是由这种明和灭的反复特征标志出来的。由此可见,节奏中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特征的反复这两个因素,是相辅共成的,不可分的,我们只能在理论上把它们分别开来看。

在节奏的这两个因素中,一定的时间间隔是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因为上述所有的节奏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某种特征的反复则是节奏的本质特征,因为不同性质的节奏,主要就是由不同特征的反复造成的。例如,音乐的节奏由声音的轻重缓急造成,它所以不同于舞蹈的节奏,便是由于它的轻重缓急的反复特征不同于舞蹈者的身段和舞步的反复特征。又如,同是声音的节奏,火车声的节奏不同于马蹄声的节奏,因为前者由“轰隆”、“轰隆”、“轰隆”这种声音的反复特征造成,后者由“啼嗒”、“啼嗒”、“啼嗒”这种声音的反复特征造成。上述节奏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但由于标志时间间隔的反复特征各不相同,这些节奏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初步给节奏下一个定义:节奏是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某种特征的反复。现代诗人卞之琳曾经对节奏的含义说过一句简约而中肯的话:“节奏也就是一定间隔里的某种重复。”{1}这说法与我们通过对节奏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既然某种特征的反复是节奏的本质特征,我们就应当对它作更深入的考察。综观上述节奏和其他节奏,可以发现它们的某种特征的反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对立性特征的反复。例如,音乐的节奏是强与弱的特征的反复,钟声的节奏是长与短的特征的反复,鼓点的节奏是密与疏的特征的反复,海浪的节奏是起与伏的特征的反复,光亮的节奏是明与灭的特征的反复,如此等等。有些节奏的反复特征似乎不具有对立形式,如敲打桌面的“咚”、“咚”、“咚”的声响节奏,很单调,但它实际上是声音的存在与不存在的特征的反复,或者说是声音的运动(声响)与静止(停顿)的特征的反复——这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对立性特征的反复。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节奏定义为:节奏是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下文对诗歌节奏的探索,主要就是根据这一定义进行的。

以上论述的节奏概念是严格意义上的节奏概念,它指的是事物在时间中的一种存在形式。有时,我们也说事物在空间中静态的存在形式具有节奏感,例如说建筑物的上下位置和左右排列具有节奏感,绘画中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具有节奏感,等等。这是对上述时间节奏概念的引申,实际上说的是事物在空间中的一种对称、对比或均衡关系。它们是广义的节奏。此外,广义的节奏还可以指某些抽象的东西,例如由词语意思的连续和反复所形成的意义节奏,由情绪的强弱起伏所形成的情绪节奏等。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浅谈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论文

浅谈曹操孙子注的成就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