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试论文言文及文言味

编辑:

2015-10-28

一、韵味——声情并茂,书声琅琅

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古时候,一卷在手,书声琅琅,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因此,吟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读”乃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但是,传统的“读”是一种“粗放式”的“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优势自不待言。但学习过程漫长,效率低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无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发挥。特别是以学习现代文为主的现在,这种“读”法耗时低效的弊端更是凸显。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文言文教学“读”这个根本,还要采用恰当、有效的“读”的方法。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从以下四步着手:

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在泛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可让学生听朗读带,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一边随录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

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

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味——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文章,表面上是一个字一个字连缀而成,可是没有感情的触动和灵感的激发,这些字不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

阅读与写作相逆,是“以意逆志”的过程,是以读者的体会迎合作者的本意。而这种迎合,是从呈现在他面前的文字作为出发点,然后借助于对这些文字的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慢慢的窥见了作者深藏于心灵之中和文字背后的玄妙。

几十年的文言文教学形成的习惯往往是对文章条分缕析,大卸八块。字、词、句、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探寻艺术手法……偶尔赏析优美的文笔时,便是逐字逐句,修辞手法,微言大义……至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学生还没来得及好好体味,便被老师填鸭式教学弄得先入为主了,其场景往往是老师头头是道,学生眉头紧锁。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及文言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论文

浅谈曹操孙子注的成就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