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关于农村职教培训有效推进机制探讨

编辑:sx_houhong

2014-05-09

农村职教培训有效推进机制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推进农村职教培训的资源配置机制、投入选择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和供需对接机制。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不仅出台了多个文件和政策,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开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6年底实施的旨在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雨露计划”以及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不仅从政策层面上予以支持,而且实践上更是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并逐年增加,2005年为2945亿元,到2009年已达7161亿元。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农资金用于农民技能培训的数额也突破了100亿。总体看,国家的惠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而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253元。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无论在培训形式上还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2006年4月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宣传、加大政策实施的力度(主要是“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以及企业招工门槛的提高和就业准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够理想。统计显示,2009年1.45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5%,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4%,51.1%从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

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1.职校学生和农民——没有兴趣,无从选择

职教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培训实践等方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受教育者不能从培训中获得稳定的职位和较高收入,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普遍感觉培训内容“用不上”,既与实践相脱节又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农民对培训缺乏兴趣。其具体表现是:如想学的技术、市场迫切需要的技术(如专门的汽车修理、机械加工等)由于对培训设施要求高,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学校和机构,而那些提供普通电脑学习的机构,由于设备简陋,提供学习方便,大家争相举办,而学员就业却难。结果是能用的学不到,学到的难用上。所以,学者没有兴趣,也无从选择。

2.职教培训机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