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党建行政论文

树立道德模范人物与提升公民道德价值观

编辑:

2013-12-16

四、完善评选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是保持榜样教育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1.不断完善和规范道德模范的评选管理机制
   评选和表彰道德模范人物是榜样教育法的深化和创新,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榜样是一个发现、树立、培养、教育的过程,因此,在评选管理道德模范人物时,一定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不断规范和完善其评选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模范人物长久持续地发挥榜样教育功能。第一,要善于发现和树立道德模范人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典型,要求我们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敏锐感和鉴别能力,善于慧眼识珠,及时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宣传和推广,逐渐树立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形象,使群众学有对象、赶有目标。在发现和树立道德模范人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注意道德模范的先进性、真实性、代表性和群众基础。先进性要求道德模范人物必须是群众中的优秀人物,能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具有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真实性要求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必须真实可靠,决不能随意拔高,树所谓“高、大、全”的形象,更不能把榜样神化、万能化、终身化;代表性要求道德模范人物要能体现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业的特征和风貌,应防止死搬硬套、千篇一律;群众基础要求道德模范人物必须具有群众认可的先进事迹,在群众心目中不应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而应是有血有肉、可歌可泣、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二是要运用多种形式和宣传工具大力推广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除了采用英模报告会、巡回演讲团、举办先进事迹展览会以及发文件、作决定、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以外,还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推广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三是要注意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道德模范人物。要包含“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不同类型,又要兼顾地区差异,这样才能够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一个点牵动一个面、树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目的。第二,要加强培养和正确对待道德模范人物。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发现、善于树立道德模范人物,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培养道德模范人物,要为道德模范人物的成长“浇水、施肥”。在政治上,要做好对道德模范人物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帮助他们不断地总结提高,继续保持先进,以影响更多的人;在工作上,要重视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榜样作用的岗位上去;要避免他们参加过多的社会活动,领导要为其“挡驾、把关”,以免影响他们成为榜样后无法正常地继续工作;在生活上,要切实解决好他们个人、家庭生活诸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榜样发现、树立、培育起来以后,就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虚心地向榜样学习,逐步形成一个热爱榜样、支持榜样、尊重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的良好社会风气。道德模范人物的理想人格是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无穷的源泉,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对那些嫉妒榜样、贬低榜样,甚至散布流言蜚语、讽刺打击榜样的种种不良倾向,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榜样。学习榜样主要是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以激励自己的进步,而不是简单模仿,搞形式主义。要把学习榜样与提高思想觉悟和推动本职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习榜样的活动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充分发挥和利用好道德模范人物的育人功能
   在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学习对象进行榜样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面对的是不同群体,只有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状态,榜样教育才能获得较大成效。第一,榜样教育的方法要实现科学化。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目标存在着选择偏好,这是个体的习惯性心理特征使然。在榜样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精于对个体目标选择偏向的测量。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不能一味空讲理论,必须拥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第二,要选择好进行榜样教育的价值载体。发现榜样只是榜样教育过程的开始,还要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适时地宣传、推广榜样的先进事迹,使大众接受、认可并真心实意地学习。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要求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⑤在雷锋纪念日适时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是适时充分发挥和利用道德模范人物的育人功能的典型做法。

树立道德模范人物与提升公民道德价值观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党建行政论文: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党建行政论文:以斯大林看革命及独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