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3-04-15

2、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和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一方面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从于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适应性。另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还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中注重创业能力培养渗透。

3、坚持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开放原则整合是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或融合或组合或叠加,有机地整合成一种灵活实用的新型的高职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将知能与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便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最佳实现。

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创造能力之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主体知识面宽窄及各类知识的综合水平。因而,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知识背景,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通透融合,相互整合并转化为能力,进而形成多学科,多视角的创新方式和能力。

(三)双证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是以就业为导向来设计高职课程内容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双证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使课程突破原有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形成鲜明特色的职业培养目标,使毕业生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课程内容的职业能力化趋势是在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实践,基础理论课服务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中不再保持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强调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课程内容包括胜任岗位职业所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包含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各项能力要求;强调把职业资格标准融人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在教学内涵上的整合。在传统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大量使用诸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名词,为了摒弃旧的教育教学观点,真正摆脱传统学科教学的束缚,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把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通用技术平台课、认证课、专业任务课与实习。通识课包括必要的基础课程、文化素质课程、马列、体育课程、科技讲座。通用技术平台课程包括问题中心课程和技术中心课程。认证课程包括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课程。专业任务课包括职业单项能力任务课程和职业综合能力任务课程。}z}改变过去公共课占比重较大问题,因此有必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压缩公共课的比重,并且根据课程体系的整合原则,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两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三、双证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它必将引发一系列的变革。

(一)教材建设方面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教材要根据能力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尤其是根据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的整体走向,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及统一性与多样性等关系,摒弃陈旧的观点和内容,反映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要重点开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适合培养技术应用和运用能力的课程和课程群;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得到多种专业技能证书。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根据信息产业对IT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并结合我校实际,经充分论证,并参考CEAC(信息产业部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的课程认证标准,开发编写系统教材,包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修订和新编《C语言与数据结构》《网页设计与制作(三剑客十HTML十实训)》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教材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及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体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乐于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二)学生成绩的考核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当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围绕能力培养,我们的考核方式应当多元化,考核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变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增加课外学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对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学分等,条件成熟的课程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以大纲为引导规范课程的教学,以考核检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失的关键。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技能体系的完整性。 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要建设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各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并组建课程小组,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课程教学队伍。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制定并主持实施该门课程的改革规划,组织制定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规范等教学文件,组织本课程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活动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负责本课程的教材建设,负责教师的岗前培训,努力建设“双师型”队伍。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同时,要根据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和有关规定,改革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为中、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高职双证课程改革工作在现阶段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调整,逐步完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