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3-04-15

【摘要】:本文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证书、就业及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研究,从大量的调查数据中找出目前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其提出了一些方案,将课程与就业通过校企合作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基本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一方面大批毕业生感叹就业艰难、工作难找。另一方面,企业界对难于招聘到合适人才的抱怨也日渐强烈,分析这种人才培养中供需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达到“三盈”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一些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职业教育课程与证书、就业及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研究。调查选择2所职业中专、1所职业高中和2所高等职业院校的1700名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机械、会计、计算机、电子、土木、外语、工商管理、文秘等专业,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8份。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有了求职或就业的经历,对于研究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很有价值。

1.课程与证书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基本上都提出了“有工作经验”和“有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举措。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具有相关职业证书就成了获取就业机会十分重要的一个砝码。那么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相关证书呢?

表1显示,学校的课程设置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方面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有帮助的,然而学校的课程设置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表2可见,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与专业相关考证内容列人教学要求是学校最应加强的教学方面的工作。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设置专业前首先应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基础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系统化,以区别于学科课程体系中由一些专家事先给出专业的学科基础性课程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科专家的意见提出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的做法。在具体操作时,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是必须的。这样学生在工作中需要加强的许多知识就可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直接获得。学校可以建立实验室,请企业内的专家为学生授课;或与企业合作,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及实习,将课程与就业通过校企合作有效的连接起来,不但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还使专业相关考证内容更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