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分析鲤春病毒血症风险

2013-09-04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分析鲤春病毒血症风险,敬请关注!!

鲤春病毒血症(SVC)是我国动物疫病名录中的一类动物疫病,是必须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申报的重要疫病。SVC是鱼类病毒性疾病,对渔业生产和观赏鱼行业都有巨大威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易感鱼类一旦感染了这种病毒会发病死亡,死亡率可达到100%,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疫病基本特征、诊断技术、防治、风险评估及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其在我国发生的高风险性。

 

1疫病概述

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aemia of carp, SVC)是一种由弹状病毒科水泡性病毒属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并伴有高度传染的流行病,会严重危害渔业生产并能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毒通常感染鲤科鱼类,在鲤、锦鲤、草鱼、鲢、鳙、黑鲫和鲫等鱼中可发生明显的症状,但鲤是其中最敏感的宿主。该病以全身出血及腹水、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常常于春季暴发并引起幼鱼和成鱼死亡。鲤春病毒血症最早流行于欧洲、中东和俄罗斯,近年来传播到美洲和亚洲。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报的重要疫病。2008年我国新颁布的动物疫病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发生和流行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特别是鲤科鱼类的养殖构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尚缺乏有效控制该病的药物和方法。因此,国际上通行的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是进行SVC的监测,及早发现该病并进行隔离或扑杀,达到抑制该病暴发流行的目的。

1.1  病原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 SVCV)又称鲤弹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2000年第七次报告将其列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水疱病毒属(Vesiculovirus)的暂定成员[1]。弹状病毒科分为3个属: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水疱病毒属、植物弹状病毒群(plant rhabdovirus group),目前发现的引起鱼类重要疾病的弹状病毒有5种,它们在形态、RNA及蛋白质组成方面与哺乳动物弹状病毒基本相似。其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和梭子鱼苗弹状病毒(pike fry rhabdovirus, PFRV)、水疱性口炎病毒属成员的蛋白质谱相似。被划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属的暂定成员;病毒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 virus, VHS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和鳗鱼弹状病毒[2]。

在电镜下SVCV呈现出脊椎动物弹状病毒所具有的典型弹状形态[3],病毒粒子长约为80~180 nm,直径约为60~90 nm,并具有直径约为50 nm呈螺旋对称的内核壳体。该病毒的基因组为线性、单链、负股RNA,不分节段。SVCV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195~1.200 g/ml[4]。pH为3和12时,脂溶剂和热(56 ℃)可破坏病毒粒子的感染性,3%的福尔马林、0.01%的有机碘、2%的NaOH和紫外线(254 nm)可灭活病毒。反复冻溶可破坏病毒的部分活性。冻干保存病毒时加2%~10%的牛血清可保护其活性[5]。

SVCV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单链负股RNA,在浓度5%~20%的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38~40 S[6]。SVCV病毒基因组RNA全长约11 019 bp,包含5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分别编码SVCV 5种主要的结构蛋白,从基因组RNA的3’端到5’端依次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磷蛋白(phosphoprotein, P)、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糖蛋白(glycoprotein , G)和RNA聚合酶蛋白(RNA polymerase, L)。1984年,Kiuchi[7-8]等人最先研究SVCV病毒基因组的特征并发表了M蛋白基因序列和位于基因组RNA 3’端,长约为70 bp的碱基序列。1984-1994年对SVCV基因组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1995-1996年,Bjorklund[9-10]等人发表了L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G蛋白基因的全序列和基因间接合位点处序列。2001年,Bjorklund等人和Hoffman等人分别发表了SVCV参考株VR-1390的全基因组序列,在GenBank中的序列号分别为U18101和AJ318079。

1.2  流行病学

1.2.1  历史地理分布及现况  很久以来,SVC发生的地理范围仅局限在冬季水温较低的高纬度的欧洲大陆,慢慢地多数欧洲国家和前苏联靠近欧洲的几个成员国也都出现了发生SVC感染的报道。至今SVC还在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意大利、以色列、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西班牙以及俄罗斯等超过30个国家发病。1998年巴西某个湖中的金鱼被报道感染了SVC。2002年4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某养殖场的135 000尾锦鲤爆发传染病,发病率达10%,同年6月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野生鲤鱼也大量发病。2002年10月美国确认两起疫病病原均为鲤春病毒(SVCV)。2006年加拿大也出现了SVC感染的报道。

我国最早有SVC报道是在1998年。当时英国从自北京出口的金鱼和锦鲤中发现SVC病毒。调查组按照OIE操作手册的要求,从最近收购过金鱼出口的渔场调查取样,将582尾金鱼样品带回实验室做SVC病毒分离,并从较大的70尾鱼心脏取血,按常规方法提取血清检测抗体。结果:所有金鱼样品接种到FHM细胞后均未产生CPE;所有血清样品均未查到抗SVC的中和抗体;实验中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均正常,说明检验结果是可靠的。写出了调查报告给英方。英方表示满意和可信。经过考察,把北京地区划为“监测区”只允许监测过二年以上的渔场出口观赏鱼。2001年,经过连续二年的监测,英方同意撤销“监测区”。

通常,人们认为它是寒冷地区的地方病(endemic in cool region)。因为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知的SVC流行区域都分布在北纬35°以北(相当于中国郑州以北)的地区,但在我国分离监测该病毒的情况看来该病有往南蔓延的趋势。

1.2.2  易感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能被SVC感染的鲤科鱼类有普通鲤(Cyprinus carpio carpio)、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黑鲫(Carassius carassi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white amur)、金鱼(Carassius auratus)、圆腹雅罗鱼(Leuciscus idus)和欧洲丁桂鱼(Tinca tinca)。除了鲤科鱼类,SVCV还能感染非鲤科鱼类,比如欧鲶(silurus glani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白斑狗鱼(Esox lucius)。在实验室感染条件下还有另外一些鲤科鱼类对SVCV敏感,包括斜齿鳊(Rutilus rutilus)、斑马鱼(Danio rerio),由此推断其他种类的鲤科鱼类对SVCV都易感,还有些种类在实验条件下易感。比如孔雀鱼(Lebistes reticulatus)、太阳鱼(Lepomis gibbosus)。但杂交鲤对SVCV不敏感。SVCV可感染各种年龄的鲤鱼,其中幼龄鱼更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