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经济学理论

经济稳定与持续繁荣的宏观分析报告

编辑:

2013-11-28

三、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显示高速发展背

后"两大反差"   在论坛上,首次发布"中国30省会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目的是评判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状况。这一指数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依据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历经近6个月时间,首次设计完成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CCLQI)。编制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通行作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对比,而且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已成为普遍趋势。   

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加权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反映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并不像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样乐观,总平均指数为54.49,处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空间较大;反映出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存在"两大反差":一是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存在反差,二是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居民主观感受之间存在反差。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由客观指数和主观指数两部分构成,分别给主观指数和客观指数赋予40%和60%的权重,加权得出每个城市在每个指标的得分情况。其中主观指数包括收入现状满意度、收入预期、生活成本、医疗保障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生活节奏以及生活便利程度七项分指数;客观指数在设计上基本与主观指标一致,总体上由25个二级指标构成,包含人均财富、人均消费、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绿地面积等。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考虑到居民的主观感受,又有客观经济社会数据作支撑,保证了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在30个省会城市中,生活质量指数55分以上的城市有15个,超过了总平均指数54.49。排名前10位的是广州、上海、南京、银川、呼和浩特、合肥、石家庄、北京、长春、福州。按主观指标排序,前5位的是海口(55.08)、兰州(54.51)、杭州(54.50)、济南(52.67)、银川(52.04),后5位的是武汉(44.52)、呼和浩特(45.88)、南昌(46.48)、太原(46.78)、昆明(47.40);按客观指标排序,排名前5位的是:广州(75.07)、上海(67.74)、南京(66.37)、呼和浩特(65.43)、银川(62.36);排名后5位的是:哈尔滨(52.63)、海口(50.68)、兰州(50.11)、西宁49.41)、乌鲁木齐(49.40)。  

 分区域看,东部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高于西部,但主观满意度低于西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舒缓的生活节奏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银川

和南京为例,两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指数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3,其生活质量总指数也排名相对靠前。而一些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生活质量总指数排名则相对靠后,例如北京,生活节奏最快(排名第30),其生活质量总指数仅排名第8。另外,西部大开发后,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指数较高,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之所以生活质量指数偏低,通胀率和住房价格高,社会保障水平低,生活节奏快,是居民主观满意度低的关键因素。受访者对生活便利(56.24)、生活环境(55.12)满意程度较高。而受访者普遍认为所居住的城市生活成本高(32.70),生活节奏快(42.66),城市生活成本高也可以从分项的客观指标中得到反映,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来度量的全国各城市生活成本,同样呈现出较高的水平(61.62)。   

城市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期望值存在反差,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客观的经济社会数据所反映出的居民生活质量(客观指数平均值57.67)高于居民主观感受(主观指数平均值49.71)。这说明居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愿望非常强烈,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应该最终体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   

有专家据此认为,我国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但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并不很高,这说明高速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提高,反差的存在表明中国经济应在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经济运行质量与经济增长质量。政府应着力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收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民生,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   

标签:经济学理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