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论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浅谈

编辑:

2013-11-28


三、经验证据
   (一)经验证据的类型为了全面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国内外研究者从多个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从衡量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和分析视角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研究以及基于资本成本视角的研究。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的研究是以会计信息质量作为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检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研究是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考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带来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这类研究通常以表示信息不对称的买卖价差、零报酬比率、分析师数目、预测标准差和交易成本等变量作为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基于资本成本视角的研究主要是以股权资本成本或债务资本成本作为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考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检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能够带来资本成本的降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股票市场投资者对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关的事件的市场反应也属于此类研究。因为某一事件前后的市场反应包含了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的改变,而风险溢价的改变又会影响资本成本,所以市场反应代表了资本成本的改变(christense。等,2007)。
  (二)国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
  对国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主要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信息不对称视角和资本成本视角进行考察。
  (1)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Armstrong等(2007)分析了投资者对2002至2005年间与欧盟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有关的16个事件的市场反应,发现市场会对有利于欧盟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事件作出积极反应,对不利于欧盟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事件作出消极反应。Armstrong等(2007)还发现,对处于较低信息质量环境内的公司、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以及所在国家属于普通法国家的公司,市场会作出更强烈的积极反应。Barth等(2008)以21个国家和地区1994至2003年的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分析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后果。Barth等(2008)考察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与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不包含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差异,以及当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之前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之后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于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于目前正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来说,这些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之后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之前的会计信息质量。Barth等(2008)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Atwood等(2010)以33个国家和地区2002至2006年的公司为样本,k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分析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Atwood等(2010)以盈余持续性和当期会计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性表示会计信息质量,考察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和采用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公司在盈余持续性和会计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性方面的差异。Atwood等(2010)发现,国际会计准则下正盈余的持续性与美国会计准则、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下正盈余的持续性不存在显着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下亏损的持续f生小于美国会计准则下亏损的持续性,但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下亏损的持续性不存在显着差异。他们还发现,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低于美国会计准则下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但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下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不存在显着差异。Barth等(2010)以1995至2006年间26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实证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的可比性。Barth等(2010)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非美国公司的会计数据与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美国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可比性,非美国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提高这些公司的会计数与美国公司会计数据的可比性,并且那些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在2005年之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以及所在国家或地区属于普通法的公司的会计数据与美国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更高的可比性。因此,非美国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提高这公司的财务报告与美国公司财务报告的可比性。Balsari等(2010)以土耳其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分析了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增加及时性和盈余稳健性,并且对于金融类公司、具有较低债务水平的公司和小公司来说,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及时性和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更大。Landsman等(2010)以27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考察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是否能够增加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Landsman等(2010)借鉴Beaver(1968)的方法,用非正常报酬的波动性和非正常交易量两个指标衡量信息含量。他们发现,与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相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公司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会显着增加。Christansen(2008)以1998及2005年的德国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分析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Christensen等(2008)以盈余管理程度和损失的及时确认表示会计信息质量。他们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仅限于有激励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而那些抵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质量并没有提高。那些抵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通常与银行和内部股东有密切联系,这说明这些公司缺乏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激励。christensen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决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激励的作用超过会计准则的作用。
  (2)信息不对称的视角。Cuijpers和Buijink(2005)以欧盟自愿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133家非金融类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和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Cuijpers和Buijink(2005)发现,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后,分析师数目会增加,但预测标准差、股票报酬波动性和股权资本成本并没有显着降低,即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不能够显着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资本成本。Daske等(2008)以26个国家和地区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和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Daske等(2008)研究发现,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后样本公司的市场流动性显着增加,股权资本成本显着降低。Daske等(2008)通过对样本公司的分组分析发现,只有在公司有激励提高透明度和法律执行程度较强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才能够增加市场流动性和降低股权资本成本。这说明对于财务报告质量来说,公司财务报告激励和法律执行制度这两个影响因素十分重要。Daske等(2009)以1990年至2005年自愿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和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Daske等(2009)认识到公司在如何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方面有相当大的自由决定权,比如有的公司仅仅把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当作“标签”(label),并不认真执行国际会计准则;而有的公司则把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提高公司透明度责任的一部分,并会认真执行国际会计准则。Daske等(2009)发现,这两类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存在重大差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并能够认真执行的公司在市场流动性和资本成本方面都显着好于把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当作“标签”(Iabel)的公司。但是,当把这两类公司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时,他们发现这两类公司在市场流动性和资本成本方面与没有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不存在显着差异。Leuz和Verrecehia(2000)以德国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考察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后果。Leuz和Verrecchia(2000)发现,与采用德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相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具有较低的买卖价差和较高的交易量,即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在市场流动性方面要高于采用德国会计准则的公司。Leuz(2003)以在德国新市场上市的德国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Leuz(2003)以股票买卖价差、交易量和IPO折价作为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和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在股票买卖价差、交易量和IPO折价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Horton等(2009)以45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至2007年的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视角研究了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信息环境的影响。Horton等(2009)发现,与其他公司相比,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的预测准确性有显着提高。并且,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与本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的差异越大,预测准确性提高的幅度越大。Horton等(2009)据此认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采用能够带来信息环境的改善。
  (3)资本成本的视角。Comprlx等(2003)以欧盟的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考察了投资者对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有利的四个核心事件的市场反应,他们发现这四个事件的市场反应(非正常报酬)显着为负。但是,Comprix等(2003)发现被“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和所在国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大幅度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或者法律执行程度较高的公司,在一些事件上的非正常报酬显着为正。Daske(2006)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德国会计准则的德国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Daske(2006)经过实证分析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公司的资本成本并不显着低于采用德国会计准则公司的资本成本。因此,采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并不能够降低资本成本。Chrlstensen等(2007)以英国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研究了英国在2005年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给不同特征公司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差异。Christensen等(2007)发现,公司越具有自愿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特征,公司的股票越会对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有利的事件作出积极反应(即非正常报酬显着大于零),越会对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不利的事件作出消极反应(即非正常报酬显着小于零)。并且,公司越具有自愿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特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后资本成本的下降幅度越大。christensen等(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采用完全相同的会计准则,但由于公司特征不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给具有不同特征的公司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Dargenidou等(2006)以欧洲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从本国会计准则到国际会计准则的转变如何影响资本成本。与Daske(2006)、Cuijpem和Buijink(2005)的研究结果不同,Dargenidou等(2006)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后这些公司的资本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4%,但是规模较大的公司资本成本的上升幅度会小一些。KammaIlou和Nishiotis(2009)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54家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公司宣告未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事件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市场反应。Karamanou和Nishiofis(2009)发现,在公司宣告未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前后,公司的非正常报酬显着为正,并且具有不同特征的公司,市场的积极反应并不一样。具有较低估价和较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市场的积极反应会更强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能够通过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向市场传递他们被低估的信号。Florou和Kosi(2009)以2000年至2007年的公司为样本,从资本成本视角研究了强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债务融资的影响。Florou和Kosi(2009)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更可能通过公开债务市场发行债券,而不是进行贷款;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减少债券的成本,而对贷款的成本没有影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债务市场带来的上述影响在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在拥有较强制度环境(较严格的法律执行制度、较高的****控制水平和较低的金融风险)的国家上述影响才会存在。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当前有关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和资本成本视角来考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张然和张会丽(2008)以1996年至2007年深沪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考察了中国会计准则在合并报表方面的国际趋同(由侧重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张然和张会丽(2008)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以后,少数股东权益的价值相关性显着提高,且显着高于净资产其他组成部分的价值相关性提高程度;少数股东损益信息含量显着增加,且增加量显着高于盈余的其他组成部分带来的信息增加量。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已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新准则能够提高合并报表的信息含量。姜国华等(2006)以1998年至2000年同时发行A、B股的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报告差异和经济后果。姜国华等(2006)研究发现,我国投资者不能完全理解AB股公司境内外报告的盈余差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按国际会计准则应计盈余构建的套利组合能获取20%的超额回报,但同时利用国际会计准则应计盈余和境内外盈余差异构建投资组合,则可以获取30%以上的超额回报。他们认为,上述研究结果支持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刘晓华(2009)以1996年至2007年的B股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考察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环境下,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B股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在总体上呈现显着的上升趋势,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盈余质量的提高。魏明海等(2006)以1999年至2002年的A股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分析了2001年的会计准则改革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2001年会计准则改革之前相比,中国A股公司的会计盈余更具有稳健性,即2001年的会计准则改革提高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盈余质量。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以1995年至2004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考察了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是否显着提高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1997年期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实施并未实质性增强1998年至2000年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而《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则显着提升了2001年至2004年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但是,2001年至2004年间会计盈余显示的稳健性特征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刘峰等(2004)以1995年至2002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准则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改革并没有显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代表会计信息质量),原因在于法律风险的缺乏。而王华和刘晓华(2007)基于价格模型的研究结果则发现,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逐步缩小,AB股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具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但是在1992年至1996年、1997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3年三个阶段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原因在于中国会计准则改革的渐进性。王华和刘晓华(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的推进和准则差异的缩小,AB股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总体上逐渐增大,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够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资本成本的视角。方军雄(2009)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成本视角分析了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颁布日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新准则颁布事件窗内公司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与其市场反应显着负相关,具有更多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上市公司更可能从审计质量较高的事务所更换为审计质量较低的事务所,以更便利地实现新准则赋予的盈余管理,而且具有更多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同步性(股价同步性与信息风险和资本成本相关)在准则颁布之后相比之前显着上升。崔慕华(2010)和冯景斌(2009)以1998年至2007年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政府、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和国外利益集团产生的经济后果。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能够显着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总量、债权人的负债额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能够提高股价和增加外资使用额。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