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2014年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及其实践

编辑:

2014-02-24

三、使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使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参与人员、仪器、施测过程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参与人员包括主测人员和被测人员两个方面。为保证测试的正当、正确实施,首先测试人员应是具备法律资格的侦查人员;从业务素养来看,主测人员应掌握该技术的原理和使用程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心理学知识、犯罪学知识和侦查学知识,还应了解国人的个性特征及言语思维规律,同时还要具有访谈能力和编制测题的能力;最后,主测人员应具备科学精神,能认真对待测试的每一个环节。

从被测人员来看,被测人应为心智正常者,对心理变态者和智能低下者不适合使用该技术;另外,被测人员接受测试应是出于自主自愿,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有效。

第二,从测试仪器来看,应选用原理正确、设计科学、禁得起检验的正规仪器,这是测试结果有效地重要保证。不同仪器在设计时都会依据一定的原理,会考虑拟测对象的具体情况、群体特征,因此在仪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施测对象的实际情况。

第三,从施测过程来看,要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案情的基础上,编制恰当、科学的测试题目。

在测试中, 被测试人应当处于正常的身体机能状态下, 无患病、醉酒、服药、受伤等不良情况;言语表达能力正常, 听觉、视觉正常。这样被测试人才能对试题的刺激作出常态反应。同时还要通过测前访谈,达到与被测人沟通的目的,掌握被测人的思想动向及心态,使被测人能够科学地认识犯罪心理技术,了解测试的规则,缓解被测人紧张的心情,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被测人达到适合的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

总结:2014年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及其实践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相关推荐:

心理学论文:浅谈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

心理学论文:浅谈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

标签:心理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