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个人建构理论的启示

编辑:

2014-02-24

2.个人建构选择论。建构就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方式,一个建构就是人们关于某一事件的解释或表现。这种建构凯利称之为模板或样板。我们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个人的假设,然后我们就搜集有关资料并进行观察,再与我们的假设相对照,如果得到证实,我们就继续运用它,否则便加以修改,提出新的假设。凯利把这一过程称为模板运动,并把这种解释和预期事件的认知结构定义为建构—个人试图解释自己的经验时所使用的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一种看法。它就像一种微型的科学理论,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测现实。个人建构是个人析解或说明经验,赋予经验以意义或预言经验的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人建构,都能不断地把关于经验的复杂信息纳入个人建构之中。

这一理论在思维方式上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有些相似:二者都认为人的行为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都强调认知结构的辩证发展;反对机械式的决定论,重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同之处在于凯利的视野要比奥苏伯尔的大得多,他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人的所有行为,而奥苏伯尔只研究人的学习行为,尤其是学生的学习。

与勒温的生活空间理论相比较,个人建构理论更强调个人的主动建构与选择。勒温的生活空间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即生活空间的函数。尽管这一理论注意到了主观知觉的重要作用(如’‘实在的是有影响的”),但仍有一种决定论的倾向。

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人的道德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内部过程的结果,这一过程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第二,人的道德行为是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函数,不应该过高估计某种行为的一致性。正如勒温的观点B二f(P,E),P是指人,E是指环境,用通俗的话说,行为随着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人的道德行为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结果,是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维护自己利益的方式或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超功利的道德行为,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功利观罢了。

总结:个人建构理论的启示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相关推荐:

心理学论文:浅谈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

心理学论文:浅谈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

标签:心理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