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试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共建

编辑:

2013-12-03

高职生虽然离开了家乡,告别了父母亲人,迈入校园独自闯天下,但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对家人父母的过分依赖,使其仍处在心理的“断乳期”。他们与亲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亲人家庭有着深深地情感寄托与心理依附,况且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本身就同家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这一切注定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序进行与全面展开,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彻底解决,客观上需要学校与家庭携起手来,建立定期的、良好的沟通机制。

学校家庭以及师生间沟通机制的构建,应以教师与学校为主,社会家庭为辅。学校要定期向家庭通报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特别是家庭的种种表现,加强同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做到有针对性。

四、社会资源共享机制

人的一生要先后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是系统教育,教师是我们的人生导航师;社会教育是终极教育,是人们行为的试金石,也是心灵的考验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之间内涵有异,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共同完成对一个人的心灵塑造与人格培育。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要求三种教育间不仅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更要建立一种社会资源的共享机制,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开放办学、开门办学、建没有围墙的大学,使高职生走出书斋,融入社区与社会,同社会共享资源,不仅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需要,也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属于社会,社会需要大学,大学与社会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不仅是新时期办学的需要,也是高职生放松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五、实践实训联合机制

高职生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校内实训,也有校外实践;既有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也有工种实习,还有高职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参观考察等。诸多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高职生书本理论知识的一个应用过程,使高职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为重要的是当代高职生体恤民情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是高职生良好心态与健康心智的一个确立过程。

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高职生自身能力素养的同时,承载着在艰苦环境下磨炼意志熏陶情操,以培养高职生良好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力这一重任。这一切不仅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延,做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更要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不断丰富、充实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做到技能培训与心理素质强化的同步展开,以实现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学校与生产实习单位携起手来密切配合。学生走到哪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哪里,建立以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与社会四方紧密结合的联合机制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之间的联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通过实践活动培育建立良好心智与健全人格这一神圣使命。

总结:通过阅读本文不知大家是否写出满意的心理学论文:试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共建,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心理学论文:浅谈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

心理学论文:浅谈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

标签:心理学论文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