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探索论文

编辑:

2015-09-18

现在的大学生们习惯于用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交流,却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情商和经验。部分大学生二十出头了还缺少社交经验,特别是还缺少社交的勇气。这就增加了大学生在社交中遇到问题与挫折的可能性,而这样的例子与担心又会加强社交厌恶,从而形成明显的恶性循环。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指出,大学生社交问题“分布在几乎所有的个人心理与行为环节:社交的基本意识与管理技能、社交中的人际知识学习与反思、社交与职业路径的发展、社交礼仪与人情世故、社交与生活品质改善……”。大学生们在交往中征询意见、体谅感受、分享知识,因此社交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会失去一部分得到其他人认同和积极性维持交往、支持与帮助的可能性,也失去了分享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二、阻碍大学生社会化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挤占了大学生社会化的空间

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从小到大都习惯性围着书本考试打转,考的是标准答案式的应试能力,而非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大学相对于中学,是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也是大学生塑造自己的社会意识与行为习惯的时候。到了大学还只注重学生考试,是教育无知与无能的典型表现,不但大大损害了年轻人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与社会职业理想,同时也损伤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二)家长和老师的过度保护延迟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心理,父母对于孩子社交意识培养的普遍缺乏。即使已经长大成人,某些大学生依然脱不开父母的照顾,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由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自然跨越,“主动啃老”、恐惧挫折、责任缺失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害怕学生在校期间过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会出现意外,不敢放开学生走出校门,也就抹杀了他们去挖掘自己本来有的适应与驾驭社会的潜力。学生必须以自己亲身的经验教训与社会知识,来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向家长、老师、学校领域与社会上掌握资源的人去辩证自己、说服他人,形成自己的目标,从而走向成熟人生的道路。

(三)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等社会活动的参与还远远不够

学校能够开展的社会活动相对单一,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现在太多的学生,功利性强,目光短浅,若没有师长很好的引导,就慢慢蜕化变成了大事情做不了,小事情不屑做的人。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探索

相关推荐:

试论教育情境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