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德育教育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及德育教育的融合

编辑:

2014-11-03

(三)形式自然,方法灵活

语文课的德育和智育应当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点是在“潜”字和“润”字。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德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只要一有可能就立刻实施教育,形式上也不拘一格,如讨论、写读后感,或用讲授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法都可行。但有一条可参考的经验,那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情动情,如讲解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其写作意图是借写梅雨潭的“绿”来抒发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之情。此文德育的渗透点是使学生体会梅雨潭的美丽,同时体会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在讲解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饱含激情的语调朗读全篇文章,能使学生体会到梅雨潭的绿真是太美了,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先为学生创设了美丽的心理环境,然后学生带着这种心理状态进入学习境界,祖国河山之美就全深深地铭刻在学生心中,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凡是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任何方法都是可行的。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利用语文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还存在两种错误做法。

一是只片面强调教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面对文章的意———即思想内容却视而不见,或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错误地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或政治教师的任务,这实际上是丢掉了语文课的灵魂,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机会。

二是任意发挥,其结果是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取代了优美作品的品味,取代了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使听者昏昏然如坠云雾之中,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及语文课的缺乏活力。鉴于以上两种走极端的错误做法,语文教学的实施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把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思想境界。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学及德育教育的融合,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