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编辑:

2016-09-19

所有的预测结果和客观事实都显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今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的变化,将不同于长期以来我们观察到的趋势,从动态的角度看,劳动供给状况不容乐观。

另外一点,我国的人口转变主要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提早完成的,相应的老龄化是在人均收入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的发展阶段上发生的。目前,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即还没有从劳动力丰富的禀赋结构,转向资本丰裕的禀赋结构,因而还没有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获得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过早的出现劳动力供给减少的现象,就会导致工资水平上涨,意味着中国失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不容乐观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和愈来愈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在2030年到2050年将进入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3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23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其中一个一举两得的对策就是开发利用我国存在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巨大的劳动力储备——老年人力资源。

三、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必要的、迫切的,而且也是有可能的。

首先,从人力资源的概念上分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可行的。所谓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法定劳动年龄以外具备世纪参与社会性活动能力的人口。这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含义,不应受年龄大小和在业与否的限制,其中也包括健康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

其次,从可开发的老年劳动力年龄上看,我国目前仍沿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工人55岁),女性55岁(工人50岁), 而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2000年已达到男性69.63岁,女性73.33岁,据预测,205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男性将达到78.5岁,女性为82.9岁。如果届时我国的退休年龄保持不变的话,人生的四分之一状态将处于赋闲状态。

第三,我国可供开发的老年劳动力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我国退休年龄的制定低于联合国老年人的划分年龄,再加上国内一些地区提前退休情况严重,如果这些退休后的人们无所事事,无意之中就加剧了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如果我们将65岁以前退休的人口数加上65岁~74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口数,就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劳动储备量。这个潜在的劳动储备量在2004年就达到了15678.541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06%。如果这些潜在的人力资源被充分利用的话,有许多经济问题就会被很好地解决。

第四,我国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符合开发利用的要求。在长寿时代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在逐渐的提高,退休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低龄老年人。在农村,老年往往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就会劳动到自己不能劳动为至。

第五,老年人力资源有着其他人力资源群体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如经验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和关系的优势等等,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才资源,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所急需的。

第六,老年人本身有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的氛围,但是有些调查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意识强烈。

四、结论

早在2002年4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就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积极老龄化战略——《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它的主要含义有两点:其一,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还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其二,倡导老年人自身要以积极的、健康的姿态参与社会发展。我国的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更应与时俱进的与国际实施的积极老龄化战略接轨,切实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开发和利用,把我国老龄人口压力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翼.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A]. 汝信、陆学艺等主编. 社会蓝皮书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 2001年3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CD].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4-1人口数及构成 ;4-6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04)

田雪原 王金营 周广庆 着. 老龄化:从“人口盈利”到“人口亏损”[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61页

于学军.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OL]. http://www.laoling.com/yanjiu/lunwen/llh/2004-09-20/52_2.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CD].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4-6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04);4-9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4年)

蔡昉 主编.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7——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4月,第一版,149页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R]. 2006年2月24日

王德文,蔡昉,高文书. 全球化与中国国内要素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J]. 开放导报,2005年第4期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CD].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4-5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人力资源与商业信誉的关系  

关于企业与人才的关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