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2016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命题点:文化常识

编辑:

1970-01-01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命题点9: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三字经】1日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千家诗》和《重订干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一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丰,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太平广记】著名类书,由北宋李昉等奉敕编辑。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古小说资料。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书籍;集,指诗词汇编。

【尔雅】我国最早的释问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研究者认为,此书是西汉初年的学者们编辑周秦至汉诸书的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全书计十九篇。累计各篇条目共二于零九十一条,释词语四千三百多个。它的丰富的词汇训释,是研究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资料;它的释词方法、编辑体例,对后世发展影响很大。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

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宇归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义,再按六书说解形体构造,并注明读音。

命题点10:艺术成就

1.中国民族乐器

我国民族乐器分为四类: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奏乐器、打击乐器。

【吹奏乐器】笙、笛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弹拨乐器】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扬琴

【拉奏乐器】马头琴、二胡、京胡、板胡

【打击乐器】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

2.五大剧种

中国戏剧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逐渐形成了“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它形成于北京,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为榜首)。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出现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阁立品等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大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王(文娟)派、竺(水招)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

3.京剧行当

在京剧发展早期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后在京剧中主要经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先生带头修改将“末行”(该行当多为扮演中年以上男性,一般专司打头出场者,取其反义日“末”,如同大花脸反称“净”一样)逐渐并入“生行”,从而形成了今天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4.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梅兰芳】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

【程砚秋】《四郎探母》《贺后骂殿》《三击掌》《汾河湾》《朱痕记》《玉堂春》《武家坡》《三娘教子》等。新戏则有《青霜剑》《文姬归汉》《梅妃》《红拂传》《春闺梦》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

【尚小云】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

【苟慧生】传统戏有<金玉奴》《花田错》《英杰烈》《游龙戏凤》《儿女英雄传>等。其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首,有《钗头凤》《荆钗记》《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绣襦记》《霍小玉》《香罗带》《还珠吟》《杜十娘》《红娘》等。

5.中国四大名剧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主要人物:柳梦梅与杜丽娘。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要人物:侯方域和李香君。

《长生殿》,作者洪昇,主要人物:唐明皇和杨贵妃。

6.元曲之“四大”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以上就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16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命题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汇总

标签:教师资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