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MBA论坛:让中低收入者有钱花 敢花钱

2011-01-04 16:32:28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刚刚到来的2011年,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内外经济环境?今年宏观经济主要应解决哪些问题?百姓关心民生经济问题有什么解决之道?1月2日,在南京大学与本报合办的2011年MBA新年论坛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对上述问题进行展望。

宏观经济

反通胀可能是今年主题词

洪银兴表示,“今年宏观环境总体还是趋紧”。为什么?从内部环境看,已公布的去年11月CPI是5.1,创下近年来新高。扩张型宏观政策不得不退出,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加息,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表明了货币政策在收紧。而这一次通胀的主因是结构性的,70%以上价格上涨是农产品引起。本来是结构性矛盾,但药方是总量型。本来资本市场消化流动性,但面对过高的房价,国家要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就难以起到消化流动性的作用。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需要普遍加快居民收入,但面对通胀形势,无法以扩大的消费需求来消化流动性。

再看国际环境,美国等西方国家复苏不力,欧洲多个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西方发达国家对策是重视发展制造业以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如美国要在五年内出口翻番,以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都可能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

第三个趋紧因素是自然环境,他说,经济发展能量扩大会受到国土面积制约。江苏经济发展比较好,但作为制造业基地,发展也受生态环境制约。结合这几个因素,他认为通胀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今年国家宏观政策主题可能就是反通胀。

扩大消费

让老百姓有钱能花、有钱敢花

怎样反通账?洪银兴在论坛中数次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更多关注中低收入者的民生问题。“今年的宏观政策两句话,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而民生方面事情做得越好,对反通胀越好。“我有一个‘消费弹性’的概念——低收入者消费弹性最高,增加1元收入都进入市场;中收入者只有5毛进入;高收入者不会进入,除非奢侈品消费。”

洪银兴认为,促民生,使得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恰恰能增加消费需求,能消化流动性,能解决反通胀问题。

发展消费经济最重要是提高消费力,“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解决“有钱能花”和“有钱敢花”。有钱能花之后,还要有钱敢花,就是要让老百姓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的医疗,义务的教育,公共的交通、卫生都是政府要做的,不能都交给市场和私人”。洪银兴提出,不能医院、学校都卖掉,要把市场化了的公共服务还给政府。

建言江苏

宁镇扬同城化、打造南京金融中心

洪银兴也对江苏的创新提出建议:一方面,江苏尤其是苏南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不能丢。另一方面,反通胀也必须是开放与创新两轮驱动,稳外需扩内需。“如今,世界各国都寻求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份。我们自己怎么能不占领?国外市场也要,国内市场也不能丢”。

对于江苏来讲,“超大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是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因此要发挥江苏特色,发展科技金融,建设南京金融中心。

今后从十二五发展看,区域发展战略很重要。在进入高铁时代背景下,苏锡常是长三角核心区的重心城市,沿海经济带是低谷崛起。再看南京,长三角、江苏沿海都已进入国家战略,安徽皖江地区也进入了,但南京在这几个战略中处于“不东不西”的位置。他建议,宁镇扬同城化,能形成新的中心,成为长三角辐射泛长三角的门户,成为江苏新增长极,创新型经济合作示范区。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建言“留人才”:

个税最好别超过总收入15%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赵曙明认为,2011年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人力资源管理也已进入“4.0时代”,政府和企业都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重视,使人才能为社会、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港澳所得税只占收入15%,内地最高达45%

赵曙明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是薪酬管理。前不久他所做的一项调研表明,由于收入、薪酬上的问题,一些企业招工比以往都困难。而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企业要有举措,政府也要有所作为,如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税收。他举例说,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个税平均只占收入的15%;而在大陆最高的占比达到45%,那些收入十几万二十万左右的人群,所得税也占到收入的20%-30%。

他还建议企业也要有投资人才的思路。尽管员工收入这两年涨了不少,但还没达到合理位置。为什么很多毕业生更愿意到北上广去,原因之一也是江苏、南京收入太低,机会太少。

他介绍,人才流动有一定规律,企业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特点,创造较好的政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比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人力资源管理往人力资本管理上转变,有的高科技企业还进行人力资产管理,考虑对人才的投资,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任何投资,都不如在人力资本投入收益高。”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

今年股市会上升,楼市要看政策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教授,在MBA新年论坛上做了“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与对外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报告,并就2011年楼市、股市、通胀等民生问题谈了个人看法。

张幼文介绍,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抓住了机遇,国际地位得以提升。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领先世界。

张幼文介绍,金融危机前为人熟悉的是“G7”,“G8”概念;而危机后是“G20”,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学者们甚至提出“G2”概念——中国和美国。而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国际责任变化的问题。“前30年是开放的中国适应世界,今天则出现了世界如何适应中国的新问题:一个规模巨大但发展水平仍很低且高度不平衡的中国。世界在体制机制和心理上都没有准备。”

比如中国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不少指标已是第一,但依然用发展中模式和政策体系。因此,“未来30年,中国在发展模式、国际角色和国际地位的三者关系必须处理好。只靠外交争取空间,不是长久之计。”

张幼文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仍将领先世界。但不可忽视的是外部环境恶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等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不过相信政府会高度关注通胀问题,有可能以继续加息等多种方式控制通胀。

对公众非常关心的楼市问题,他个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政策因素,在货币供应量高、利率总体依然偏低、百姓投资品单一的背景下,投资需求依然存在;再加上改善生活的购房需求,使得楼市价格有可能维持现状并上涨。但由于现在楼市走势必须考虑政策,则认为2011年楼市价格可能逐步趋向平稳。如果过快抬头,可能会有新政策出台。政策的力度和出台时间会决定楼市最终走势。

对于当前的股市,他个人认为股指已是较低水平,这相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势头不错显得不太合理,因此预计2011年会出现变化,股市将呈上升势头。

2020,百家中国企业

将进世界500强

正略钧策董事长赵民给企业开出的核心“药方”是自主创新。他认为,十年来中国企业有了惊人变化,有能力冲击世界企业强林。目前缺陷在于企业创新精神和美国人起码差一代,比如说互联网世界品牌,IPAD、IPHONE等每一个细分的互联网行业品牌都在美国。追根究底的话,可“挖”出美国式的四步走的优秀企业生产“流水线”——创业者有创业精神,风险投资慧眼识珠,纳斯达克上市,法律保护完善。

对比中国企业,风投并不缺,创新在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也被更加重视,独有一个落差在于法律完善。如果这个也完善了,那么可以预见,2020年,起码有100家左右的中国企业会进入世界500强。

他进一步分析说,2010年中国就已有54家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剩下的那些可能还在成长、发展甚至成立之中。10年间成长为世界500强并非梦想,如日本在2000-2010十年就平均每年90家进入。另外,每隔5年,大约还有30%企业会从世界500强退出。

“回看2000年,百度、盛大、优酷在哪里?奇瑞、吉利、比亚迪在哪里?谁想过沃尔沃董事长,十年后是浙江农民企业家李书福?”赵民的这一系列发问无不隐含主题:中国企业要敢于自主创新。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洪教授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管理者、白领加入MBA求学“大军”,蔚然成风的MBA教育之下,有哪些变化让人深思?他对过去和如今的MBA教育进行了一番对比:“过去,领导个别谈话,工作就是工作;如今,领导就是指导,工作就是生活;过去,企业家是草根出生,但现在,都是高水平,有学历的!”刘洪分析认为,如今员工进入2.0时代,知识也在WEB2.0上,MBA教育也得适应“2.0”时代,实现3个超越:第一,“超越商业”,转向“商业+社会”;第二,“超越成功”,转向“成功+意义”;第三,“超越美国为中心”的教材,转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的教材,最终实现从提供学位证书到提供知识能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