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务员的“免费工作餐”

编辑:qinh

2010-11-16

古代的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内,均可享用一顿免费正餐。唐宋时期不但味美量足、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伙食尾子”可分。不过到了明清,“官饭难吃”渐成潜规,偶有美味的食堂必是少数“效益”极高的单位。

先秦时,也就是孟尝君那个年代,从政的享受的是养士式供给制,衣食住行不用愁。但后来制度先进了,当官的逐渐“分曹治事”,改领国家俸禄,办公时间内的吃饭问题就得自己解决了。《后汉书·钟离意传》记,汉明帝有次巡夜尚书台,看见某值班人员半夜吃糟糠充饥,龙心大恸,翌日下诏:今后尚书台官员值夜,均由太官供应夜宵和早餐,并提供被褥枕头及服务员两名听候使唤。从此,古代公务员们就开始有了“免费的早餐”。

等级森严分而餐之

完整意义上的机关食堂制度确立于唐初,太宗李世民“克定天下,方勤于治”,决定延长定期举行朝会的时间,早朝时间约在5至7点。由于起身太早,会议时间又拖长了,势必造成误餐,所以唐太宗以“聊备薄菲”为配套措施,与会者都可享受一顿免费的“朝食”。

唐代有一整套“烹饪之养”的制度,谓之“公厨”:公厨中档次最高的,就是摆在金銮殿廊庑下的“朝食”;至于无资格出席朝会的其他在京官吏,都在本部门公厨享用“工作餐”,典章中称“百司官厨”,其中档次最高的是宰相办公的政事堂厨。各级地方政府及中央派驻机构亦各有本署公厨,如县食堂、判曹食堂、孔目院食堂、节度使院食堂等。

史载官员“朝食”都依品级高低订有标准,如四至五品的标准是菜肴七盘,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余酱、醋、盐、豉、葱、姜、葵、韭等调味品各存差;六至九品的标准是菜肴五盘,白米二升,面一升一合,油三勺等等。就餐时官员各踞一几、席地而坐,以案盛放饮食,侍役举案,自会按照每个官员的品级,把各人该得的一份送到几上。“举案齐眉”最早就是从这来的。

放开肚皮吃还有钱可分

大体而言,“朝食”用的是国家财政拨款的伙食津贴;“百司官厨”由财政一次性拨付一笔“食本”,各署以“食本”为基金,通过放贷生息等办法产生的利润,就是食堂的开销来源。其他机构食堂也与百司官厨相似,不过启动性的“食本”并非中央财政拨付,多为办公经费支出的盈余,也可能是地方财政收支的盈余。

而实际上,一顿饭根本吃不了这些钱,所以机关食堂对官吏们的一大实惠,就是可以分领“伙食尾子”。按月领取的伙食尾子实际上已成为官吏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依品级高低决定数额,应是分配伙食尾子的惯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