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博物馆之“古代公务员俸禄制度”

编辑:qinh

2010-11-16

古代“公务员”分官(包括僚)、吏两大类,前者一般来说是俸禄优厚的正职;后者负责处理具体事务,这个群体待遇较低,甚至领不到薪水。正所谓“高官厚禄,低官薄俸”。其实这种两分法与现代理念有相通之处,官和吏,大致可以认为是政务类和业务类公务员。正是因为这类早熟的“现代性”,使得早期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官制度大为赞赏。且不论法国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在1867年的《北美评论》杂志上,仍旧对中国官员制度大加褒奖。

中国古代公务员的合法收入合称“俸禄”,“俸”指银钱,“禄”指米谷。大体来说,只有少数几个朝代的公务员俸禄是偏高的,以西汉、宋朝和清雍正年间为最。

西汉宣帝对“加薪养廉”已经有所认识:“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之后便对基层公务员进行了加薪。汉哀帝即位后,又有“益吏三百石”的举措。宋朝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古典中国”的鼎盛时代。开国皇帝宋太祖继续对“俸禄”问题进行反思:“弊病如同鼠穴,如何能堵塞?”他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只靠查堵是无法有效遏制官场贪腐之风的。范仲淹在“新政”初期认定:“养贤之方,必先厚禄,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认为“高薪”可以保证帝国公务员队伍更专业、更高效、更廉洁。北宋俸禄共分18级,包括粟、职钱、布帛,基层官员还有职分田。官员致仕(退休)后的俸禄也很高,在名义上拿半禄,实则多为全禄。但求善未得善,到了王安石时代,官场贪腐之风反而愈演愈烈,“良吏实寡,赇取如故”,让执政者没有想到的是,官员们对“厚禄”的预期也与时俱进了。并且由于官员实际收益远远超出社会平均水平,挤进体制内成为世人追逐的目标,有宋一代官员超编现象尤为严重,几致拖垮整个王朝经济。这是“高薪”无法“养廉”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是不是有“低薪养廉”的案例?短期内有,但是无法持续。最极端的例子当属朱元璋时代。明代官员俸禄历来有“最薄”之说。《大明律》对官员贪腐的惩罚十分严酷,并且皇帝还不断以《大皓》即“口头文件”的形式来惩戒权力滥用现象。但这些措施就像一根紧绷的弓弦,官场贪腐迅速反弹。严刑峻法和微薄俸禄不但没有打造出这个农民皇帝的理想官场,薄俸制反而造成贪风不可遏、廉吏难存活的恶果,明朝官场几乎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更早陷入全体腐化阶段。

顾炎武对此进行过如下分析:“忠信重禄,所以劝士;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万万不能。”

创制于雍正年间的养廉银制度,是清朝特有的薪俸制度,其本意也是“高薪养廉”。在此之前,地方官员在征收银粮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税赋。并且加征部分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基层官员肆意妄为,民怨沸腾,以致民变。“养廉银”其实就是将“潜规则”转变为“明规则”,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因为一旦明文化,就可成为双刃剑。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俸的10倍到100倍。但该制度对于遏制腐败也没有起到持久作用,明、清官场的腐败可以说在中国王朝历史上登峰造极,二者好有一比。到了乾隆时代,“议罪银”制度就等同于由皇帝宣布法制已经死亡。即便如此,甘肃“捐监冒赈案”还是让乾隆大惊“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在他的盛世时代,更是出现了和珅这样的“世界首富”。

如此说来,为清明吏治,公务员到底是“高薪”还是“低薪”好?

中国古代公务员薪俸制度告诉我们,在没有设置必要前提的情况下,讨论公务员加薪合理与否,不具有讨论的意义,也就得不出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古代公务员的高薪或低薪都未能打造出干净的官场,说明只抓薪水这一点做文章还远远不够,甚至会适得其反。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一直是不可能独立的,这就是古代官场最终要走向腐烂的命门所在。要想跳出怪圈,就不能陷入“高薪”是否能“养廉”这个单一命题去争论,无异于“坐而谈玄”,甚至会激化矛盾。作为当代人,我们有更多更为有力和紧迫的抓手去运用。在此只举其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公务员家庭财产公布制度。阳光永远是最好的清洁剂。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