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密:真实的清朝官员考核

编辑:

2010-11-16

清代明文规定,考核时不得进行长篇大论的叙述,简明扼要即可。

例如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京察时,列为一等的盛京户部郎中锡龄阿的考核鉴定只有一页纸,先是叙述其简历:“正蓝旗满洲人,宝贵佐领下附贡生,年四十八岁,食俸二十五年”,考核四格为“守清、政勤、才长、年壮”,考核等级为“一等”,结论为“应留”,向上面申报其考核评语为十六字:“器重才长,有为有守,才长心细,明干有为”。这还是因为他表现优异,否则一等的评语仅为8个字,而二等的评语仅为7个字,如同时被考核的笔帖式恩隆评语为“人谨慎、办事留心”。大计卓异者,按其政绩在册内注写说明,如:“无加派,无滥刑,无盗案,无钱粮拖欠,无亏空仓库银米,境内民生得所,地方日有起色”之类。

凡是官员考核为二、三等的,知县、知州、知府等官,在考核册上“钱粮仓库”注明“收管无亏”,“居官”注明“守才政年”,由其该管上司申报总督、巡抚注明考核评语后,提交到吏部复查存档。

武官的考核八旗官员的考核分操守、才能、骑射、年岁四个方面。以行止端方、当差勤慎、弓马娴习、驭兵有律、给饷无虚为合格。绿营考核分才技、年力、驭兵、给饷四个方面。以才技优长、年力精壮、驭兵有术、给饷无虚为合格。无论何种官员,凡是受革职留任处分或征收钱粮未完的,以及八旗官员不习骑射不会说满语的,考核时均不能列为一等。

从1838年开始,凡是官员吸食鸦片的,也不能列为考核卓异,如果主管官员未能发现而保送的,被皇帝召见时看出,不但吸食者本人要被治罪,其负责考核的各级主管官员也要严加惩处。考核结果有奖有罚凡京察一等、大计卓异之官,均向皇帝保举。凡考核不合格官员,列入六法,向皇帝弹劾。奖励两种:记录 加级清代对官员进行奖励称为“议叙”。“议叙”分为记录和加级两种,记录分一、二、三次,加级分加一、二、三级,加级和记录可以相互转换,加一级折合为记录四次。

“级”是指官员的品级,清代的官职共分九品十八级,由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到正九品、从九品,九品之外的官员称之为未入流。从九品官加一级便升为从八品了。官员考核,凡是列题及引见之官,皇帝有旨议叙者,分别由吏部或兵部进行议叙。凡是最终考核列为一等的官员均加一级。

考核一等进行保举有一定的比例,如京官每7人保举1人,笔帖式每8人保举1人,道员、知府、知县等每15人保举1人。

例如,1906年京察,奉天省应保举的府厅州县官员共有8个指标,盛京将军赵尔巽分别保举:奉天知府邓嘉缜勤政爱民、表率有方;署新民知府沈金鉴才长因应、办事勤能;捐升道员卸任宽甸知县荣禧老成练达、任事实心等8人。这些人最后都受到了光绪皇帝的传旨嘉奖。清代尽管规定的制度很严格,但事实上在考核官员时,只有极个别的官员才会被列入六法进行弹劾,其余的考核等级都很高。

1903年,盛京户部应考核官员34名,其中一等的有4个名额,其余的30名全部被列为二等勤职。此次被列为一等称职的锡龄阿,出生于1856年,最初担任笔帖式,连续三次京察一等,迅速被提升为从四品的郎中。

处分三种:罚俸 降级 革职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均给以处分。清代官员的处分分罚俸、降级和革职三种。罚俸分罚俸一、二、三、六、九个月或一年、二年,七等。降级分降级留任和降级调用两种:降级留任分降一级到降三级留任三等,虽然受到降级处分,但仍担任原有官职;降级调用分降一级到降五级调用五种。革职分革职留任和革职两种。降级调用无级可降的话则革职,如果从九品官降一级调用因为已经无级可降,因而改为革职。

六法分别为: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其中“不谨”指办事不力,“罢软无为”指无所作为,“浮躁”指办事毛躁,“才力不及”指不能胜任现有职务,“年老”指超过65岁,“有疾”指患病不能坐堂办理公务。考核不合格的官员要按照六法事实进行弹劾,并送部带领引见,年老、有疾不能进京的听其自便。其中不谨、浮躁者要写明具体事实。凡列入六法的官员,复核无异后进行处分。不谨者、罢软无为者革职,浮躁者降三级调用,才力不及者降二级调用,年老者、有疾者休致,即退休。

据档案记载:1906年,被盛京将军赵尔巽列入六法弹劾的官员有10名:候选道王文恒营私忘害、大伤体统,道员补用知府涂景涛办事贻误、非止一端,二人应请革职永不叙用;保归道员留奉知府朱云锦经手款项纠葛不清,请将道员保案撤销,仍催令清结,如查有弊混,再予严参;候选府经历孙规良隐匿捐照、胆大妄为,试用府经历田辅臣、巡检清吉办理税捐诸多弊混,署奉化县典史巡检胡思贤声名甚劣,五员请即行革职;候补知县耿荩臣办事轻率,请以府经历降补;盖平知县刘廷珍才欠开展,准被承德知县林宗奇人地不宜,请开缺另补。光绪皇帝这次并未让赵尔巽将被参劾的官员送京引见,便准其所奏。说明事实上,皇帝比较尊重吏部或地方上将军、总督的考核鉴定的。日常考核随时奖惩清代对官员除了按规定的年限定期进行考核外,对违反各种规定的官员则随时惩处,对表现优异的官员则随时破格提拨。

1811年出生的曾国藩,28岁时考中进士,1839年才开始食八品俸禄,因才学超群,能力出众,仅过了13年便成为正二品主管官员考核的吏部侍郎,后来成为清末举足轻重的一方大员。清代禁止官员浮议,即私自发布传播小道不实消息,尤其是京察、大计之年,如果违犯者,前两次要罚俸,第三次则给以降级处分。如果遇有动乱或战争,可随时保举或惩处官员,尤其对那些不能效命死守,致使城池失陷的官员处分很严。如果官员贪、酷,可随时进行特参,不入于六法,经核查属实后,将贪酷官员革职拿问,永不叙用。但无论赏罚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皇帝的。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