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教育 “婚前守贞”该不该写进学生教材?

2010-11-25 14:08:24 字体放大:  
编者按:青少年性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性教育问题,学校与家长往往是避而不谈的态度,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们也越来越发现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回避不谈的地步,而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以下是关于青少年性教育的一些看法及做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关新闻:

学校父母皆羞涩 网络成青少年性知识第一渠道

揭开青春期神秘面纱“六类孩子易早恋”

家长课堂:正视青春期性教育

家长课堂:日本如何对青少年做性教育

青少年性教育 一封母亲给女给的信:什么是真正的性爱



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今生无悔》一本源自国外的品格培养教材(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其理念和内容将逐渐渗透到云南省中学(含中职学校)和大学的“三生教育”必修课程中。不过,该批教材不直接发给 学生,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仍是此前云南省自己编写的“三生教育”教材。书中特别谈到了“婚前守贞”,认为这是唯一能避免怀孕和传染性病的100%有效的方法,引导青少年学会性自律,避免伤害。

支持者说:引导青少年学会性自律,避免伤害实在是一件好事

浙江温岭教室前溪:以前的“婚前守贞”,是为某个人“守贞”,为道德“守贞”,而且是专指女性而言。但现在的“婚前守贞”,却是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这显然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婚前性行为有着诸多的坏处,特别是中小学生。

安徽省巢湖市夏慧萍: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时,提出婚前守贞理念,是一种品格要求,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倡导,其中并不存在强行禁止的意思。但是,婚前不守贞所酿成的“苦果”,只有自己去吞咽!将“性问题”由后台搬到前台,由地下移到地上,是教育的务实与创新。由此而让学生正确地对待“性困扰”,引导青少年学会性自律,避免伤害,实在是一件好事。

反对者说:守贞教育是一种道德激素,婚前守贞难补道德堤坝漏洞

山东淄博网友鱼烟罗:“守贞教育”是一种道德的激素,也是一种文明的毒药。提倡性道德不等于要压制性权利,可以大张旗鼓地呼吁性道德、性理性,但绝不能打着道德的大旗去打压性权利。婚前性行为并不是洪水猛兽,婚前性行为的存在,不意味着道德防线的坍塌,无需过度恐慌和焦虑。

河北省石家庄市毕晓哲:解决学生群体的“贞操观念淡化”,或加强性自律和避免性伤害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社会课题,但必须看到,当前的这一问题已呈常态化和“根深蒂固”的趋势。在“泥沙俱下”之下,这个道德堤坝的“漏洞”早已破损严重,而修补这一道德堤坝仅靠一本教材和一个“婚前守贞”教育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

分析者说:“婚前守贞”进教材,性教育效果恐怕还难进课堂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缺乏,不只是大、中学校性教育缺乏,小学性教育缺乏更为严重,导致不少小学生在网络、书籍等影响下,开始尝试性行为,带来了比大、中学学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换言之,开展性教育要从小学开始,只不过内容有所不同而已,不能超前。如果只是对大、中学学生实施包括“婚前守贞”内容的性教育,不对小学生开展性教育,影响后来补教的中学和大学时代的性教育课。

再者,虽然“婚前守贞”等内容写进教材,但是在课堂上是否真正传授和讨论关键还在于学校和老师,如果学校和老师不开课或者开课不真正的上,即使“婚前守贞”写进教材也等于没写进教材,这一点在中学尤为担忧。事实上性教育课开展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学和老师对开展性教育课有很大的顾忌,害怕社会不理解,不敢在课堂上公开、真正开展性教育课,甚至就连卫生、健康之类的学科也是有选择的传授。从这个角度说,即使“婚前守贞”写进了教材,但是如果学校和教师不真正开展“三生教育”,效果让人堪忧。

笔者以为,“婚前守贞”写进了教材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应当是在小学也开展适合小学生的性教育课,并完善性教育制度,让性教育课真正在大、中、小学校开展起来,避免因性教育课的缺乏导致青春期悲剧陆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