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下册项脊轩志教学计划表

编辑:sx_gaohm

2016-05-04

《项脊轩志》 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项脊轩志教学计划表,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 题解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二 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时期,开头至“殆有神护者”是前一个时期,作于十八岁;以下是后来补写的。就全篇结构看,前一部分是主体,后面的补记充实了前面的内容。据此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至“殆有神护者”),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段),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作者的深情。“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这一层用“喜”贯穿。

第二层(第二、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其中第二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多可喜”照应前一层,“亦多可悲”引起下边的内容。这一层先写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第三层(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这一层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第二部分(“余既为此志”至结束),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感情。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目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

这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 写作特点

结构严谨、文脉贯通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文章虽然作于不同时期,同一时期又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不给人以松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意脉,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

四 有关字词句

1.得、然、凡

“得”的基本义是得到、获得,本文中“又北向,不能得日”的“得”,用的就是这个基本义。“得”还有能够、可以的意思,表示情况允许,文中的“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的“得”就是能够的意思。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两个“得”的不同。

“然”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率很高。它常常用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本文中的“室始洞然”“冥然兀坐”就是。“然余居于此”的“然”则是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此外,“然”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当这样、那样讲;用作动词,表示对的意思。

本文“凡”字出现两次,“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都是总共、一共的意思。

2.而、若、汝

文言文中,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的常有“尔”“乃”“汝”“若”“而”等,本文用到了三个:“某所,而母立于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前边学过的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用到了其他两个,“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几个例子,以加强记忆。

3.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数词常常和量词结合,构成数量短语,一起修饰名词或动词。文言文则不同,数词常常是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而不需要量词的帮助。本文中用到了几处,例如: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顷之,持一象笏至

“一人”就是一个人,“一象笏”就是一个象笏,都是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中间没有物量词。又如: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再变”是两次变化(或变了两次),“一至”是到过一次,“四遭火”是四次遭受火灾,但是都没有用表示动量的量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补出恰当的量词。

需要说明的是,文言文表示动作行为发生两次时,动词前一般用副词“再”,不用数词“二”。“凡再变”,意思就是变了两次。现在常说的“一而再,再而三”,就是保留了古汉语的这种用法。

4.词类活用

前一个单元学习了词类活用现象,本文中有几处是词类活用,练习中也已涉及。老师讲解时可适当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例句可参考课后练习。

5.判断句和疑问句

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用“……也”表判断)

疑问句──“儿寒乎?欲食乎?”(用疑问词“乎”表示疑问)“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用“何……也”表示疑问)

解题指导

一 编写结构提纲,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1.第一段,主要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2.第二段,过渡段,承上启下,“多可喜”承上,“亦多可悲”启下。

3.第三段,重点写悲,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

4.第四段,进一步写悲,记述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

5.第五、六段,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二 根据上下文,掌握加点的多义词的义项。

顾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置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2.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3.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稍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2.稍出近之,然莫相知(逐渐,渐渐)

3.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稍微,略微)

归1.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

三 了解本文于日常小事中见深情的写作特点。

答案见“课文鉴赏说明”。

教学建议

本文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深情。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本文的细节描写生动感人,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主要细节。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