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阿房宫赋》

编辑:

2016-04-28

3、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鬟、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4、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5、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四、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有何共同特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各篇立论的独创性是:①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夫”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这议论非常精到深刻,以后历代的兴亡,都证明了贾谊的卓识远见。②苏洵《六国论》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像旧时代许多作家那样,总是从鞭挞强秦暴行的角度立论,而是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③《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齐读课文。

2、翻译句子。

二、明确和掌握赋体文章的特点。(“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试就本文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这种特点。)

答案: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摛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就本文而言,“铺采摛文——体物”着重表现在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只是“体物”,而不是“写志”,“写志”则表明这些描写的目的,即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讲,“写志”着重表现在文章的三、四两段上:第三段开头以两个反问句引发议论,从人之常情着笔,强烈反问秦的奢侈荒淫。接着用一组排比的比喻句—一列举秦的纷奢。排比的句子一连用几个“多于”,秦的奢侈与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语气强烈。如果说第三段的议论是就秦论秦,第四段则照应前文六国与秦进一步议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使”字句的假设进一步阐发立国之本。最后的警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如警钟长鸣,不仅对唐朝统治者是一句忠告,对所有的治国者都有启发和警示作用。这两段才是作者写作的根本目的。

三、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

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会,认真学习。

2、大胆运用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

阿房宫被战火所焚,史书也未记载其形制,杜牧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文章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细致刻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形象描绘,都是出自作者的想象。而这些奇特的想象并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却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同时本文又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如“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增加其形象性,又运用大量的夸张句,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隔离天日”等增加其感染力,有的句子则是出于想象,同时又兼有比喻、夸张,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还构成排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人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四、仿照杜牧《阿房宫赋》中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出一幅图景。要求:造六个句子,围绕一个中心;体现出比喻、排比和前后判断的特点。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训练指导】这是一道新型的仿写题目,综合考查了文言翻译和仿写两项能力,答题时必须注意这个特点。

1.分析题目要求。语言上的限制——用现代汉语;仿写内容上的限制——描绘出一幅图景;修辞上的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两种辞格;句式上的要求——造六个句子,体现出前后判断的特点,并要围绕一个中心。

2.研究例句特点。一看标点,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二看句式,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三看修辞,弄清使用了哪些修辞以及怎样使用的;四看事理,弄清几个句子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中心,例句通过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不仅写了美人,而且突出了美人之多,六句话前后贯通,构成排比,增强了气势,突出了中心——秦始皇荒淫到何种程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例句。翻译不仅要做到“信”,更要注意“达”“雅”,以利于仿写。试比较下面两段翻译:

A.(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宫女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宫女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宫女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宫女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B.明亮的星光闪烁,那是打开了梳妆镜;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早晨起来梳理鬟鬓;渭水涨起了油腻,那是洗完脸倒掉的胭脂水;烟雾升腾,那是在烧椒兰熏香;雷霆忽然震响,那是宫车过去了;辘辘车声越听越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

A段补充了一些词语,便于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但在句式和语气贯通上明显不如B段;B段不仅忠实原文,而且句式整齐,很好地体现了赋的“铺陈事物,讲究文采”的特点。

4.调出储备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参照例句译文的形式进行仿写。

参考答案

(1)河曲夏夜图:天上擎起神奇的宝境,那是诗国的月宫;地上飘着点点的灯盏,那是赴会的飞萤;河曲舞着袅娜的倩影,那是婆娑的杨柳;草窠传来精彩的合奏,那是蟋蟀的管弦。少女似的,夏夜如此动人;清水似的,夏夜如此明澈。

(2)雷电豪雨图:墨黑的帷幕铺开了,那是密布的乌云;银白的光剑劈下了,那是耀眼的闪电;愤怒的战鼓擂响了,那是炸裂的惊雷;哀痛的泪水滂沱了,那是无边的暴雨;嘈嘈的大弦渐轻了,那是瓦檐的残滴;七色的拱桥架起了,那是云端的彩虹。

(3)白雪松梅图:像雄狮,吼醒黎明,那是西风的颂歌;像明镜,晶莹璀璨,那是冰凌的盛典;像精灵,若即若离,那是飞雪的欢舞;像梨花,千数万树,那是落雪的严妆;像鹤顶,高洁超卓,那是红梅的芳姿;像战士,威武庄严,那是青松的身形。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和练习册上习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范文

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格式:变形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