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格式:归去来兮辞

编辑:sx_liujy

2016-04-15

辞,即赋,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下面是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格式:归去来兮辞,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希望大家成绩可以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了解本文作为辞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等复杂的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关于《归去来兮辞》,宋代欧阳修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死后朋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或陶靖节);又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为“陶彭泽”。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伟大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在他所留下的120多首诗中,歌唱农村美景和田园劳动生活的作品占多数,最著名的有《归田园居》、《移居》、《饮酒》等诗组。由于接近农民和参加一些农活,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他在描绘田园风光,表现闲适生活和心情的同时,也表现出他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的诗平淡自然,即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于真实情感;语言平易,不假雕饰,且意境鲜明,耐人寻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此外,《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文、赋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他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他在艺术上的那种平淡自然的美学追求等,无一不表明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陶渊明的思想中消极的思想也不少,如所流露出来的感叹年华衰暮、人生无常、乐天安命、及时行乐、虚无主义等,都应慎重的分析对待。

三、文题解释:

1、归去来兮:“回去吧!”“回去啊!”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2、关于辞的体裁特点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其相似之处在于: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仍然是诗,辞则重在抒情。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③“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四、朗读感知

五、序文疏通

1、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曾经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2、分析: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

六、整体把握

(一)讲解第一部分(第1段)

1.串讲句意。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来”为助词

鉴赏:开篇直抒胸臆。

原文:田园将芜,胡不归?

翻译: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讲解:“胡”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同。

鉴赏:“田园将芜”似显其对田园之爱,然陶公真爱田园乎?其实未必!以其恨“樊笼”之甚于“田园”耳!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可证。

原文: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翻译:(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讲解:“既”为副词“已经”,“以”为介词“把”,“役”为名词“仆役”,“奚”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鉴赏:肉体疾苦或可承受,精神沉沦实在让人不能接受。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心思了罢!此说亦可用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来证明。

原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翻译: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句实非上句“奚惆怅而独悲”的答,而是决意辞官的精神冲动。

原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翻译: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讲解:“其”句中语气词,有“大概”“恐怕”之意。

鉴赏:此乃陶公自我庆幸之辞也!这显示了作者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和与世俗读书人迥然不同的人生观。

原文: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翻译:小船遥遥地轻轻流荡,微风徐徐地吹动衣襟。

讲解:“以”与“而”同,皆为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返乡之陶公实在是爽也!

原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翻译:(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讲解:“以前路”实为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这两句与上两句写乘船归家时的愉悦和急切盼归的心情,“问”和“恨”二字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参考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己知道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还要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所作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弥补。

我确实已误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 如今归田是对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

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分析:这一段写作者表示辞官归田的原因和辞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

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俏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所幸虽已“迷途”,但“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即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秽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含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二)讲解第二部分(第2、3段)

1、第2段:

(1)串讲句意

原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翻译:才远远望见自家的屋顶,我就一边欣喜跳跃一边往前奔跑。

讲解:“乃”为副词“才”,“载……载……”为连词“一边……一边……”

鉴赏: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就想像年已四十的陶公如何像一个童子一般地“载欣载奔”吧!

原文: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翻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讲解:“欢迎”实为两词,即副词“欢喜地”和动词“迎接”。“候门”实为“候于门”之省,“于门”为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僮仆们也是远远地望见陶渊明就欢喜地跑去迎接了的!

原文: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翻译:庭院里的小路接近于荒芜,(可是园中)松菊仍然在(旺盛地)生长。

讲解:“三径”为隐者庭院中小路的喻称,“就”为“接近,将要”之意。

鉴赏:“三经就荒,松菊犹存”两句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又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

原文: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翻译: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淳香的)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杯。

鉴赏:有松也,有菊也,又有酒,此时更待如何?且看下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原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翻译: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随随便便地看着庭院里的树木来舒展我的容颜。

讲解:“以”有二解:一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一为目的关系的连词。这里取第一种说法,取其说方可使文意顺畅。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一重境界:忘忧怡颜。

原文: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翻译:靠着南窗来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实在地觉出才可容膝的陋室(更)容易让人心安。

讲解:“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容膝”为动宾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短语“容膝之室”,“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二重境界:心安傲世。

原文: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翻译: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

讲解:“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说明作者回到农村后,就谢绝与上层社会交往。

原文: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翻译:拄着手杖漫步,随意地停下来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讲解:“扶老”就是“手杖”,“扶老”是以功能名之;“流憩”即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时”为副词“时而”;“矫”即“翘”,抬头的意思;“遐”就是“远”,与“迩”相对。

鉴赏:四十已需“扶老”“流憩”,可见其体弱,其心老,其意闲。

原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讲解:“以”和“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云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倦飞的鸟也知道飞回巢中。实际上作者是借景抒情,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原文: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翻译: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讲解:“景”通“影”,“阳光”之间;“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这两句话表面说的是夕阳西下,自己仍在松书下徘徊。而实际上是说社会动乱黑暗,个人已到了迟暮之年,但仍要保持晚节。“抚松”与前文的“松菊犹存”(既是写景,又是言志,表现了作者依旧不改的高尚品格)一样,寓意深远。

参考译文: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在门口等候。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里,美酒已经满觞。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安乐。

小园的门经常关闭着,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拄着拐杖到处走走,不时抬头望望远方。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仍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2)分析:这一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