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教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编辑:

2015-11-14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③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④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⑥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2)创办刊物(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5)论战(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综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探究: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⑵认识: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⑶对待: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派  别 主   张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 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 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探究: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一阶段——器 物  阶 段(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    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    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5、特    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制 度  阶 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    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    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    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    间: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    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    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入思想的核心阶段。

但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九、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传播原因

(1)政治: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经济:                    (1)五四运动前

(3)思想:                    (2)五四运动后

2、兴起: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兴起标志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运动中心

(2)代表人物

(4)学术方针

(5)指导思想

3、内容

4、评价:

(1)性质

(2)意义

(3)局限

十、教学反思:

1、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较活跃,但教师要注意对材料的点评不宜拖长。

2、学生能根据材料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本节课与前后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以后教学中继续渗透。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教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教案:美术的辉煌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案(岳麓版):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