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教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编辑:sx_gaohm

2015-11-14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教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

1、搜集有关人物、北京大学的图片及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论著的原始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学案,

(二)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互联网等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归纳基本内容,提出解决问题初步方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北京大学校园景致一组: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得出——,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

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现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3、内容

基本内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

” 提倡科学与科学,

反对愚昧与专制。 ⑴陈独秀: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  同: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⑴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况: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 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社团代表性是少年中国会;刊物影响较大《新潮》,《国民》,推动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以上具体见教材)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