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编辑:

2015-11-14

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第三组—早期维新派

议题:早期维新派为何会从支持洋务派到与之分道扬镳?

在洋务运动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洋务派仍坚持“中体西用”也不面对现实,早期维新派则从“中体西用”转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辨析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差异。

教师强调:在深化认识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早期维新派必然要从洋务派中分裂出来。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启蒙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之后,影响更深远更猛烈的维新思潮将西学东渐推向新的高潮。

归纳: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展开

②中国民族 资本 主 义 的  产生

代表人物

经济思想

文化思想

政治思想

评价: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过渡: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改革政体的尝试——康梁的维新思想

师生齐读:《日落紫禁城》,以烘托课堂气氛。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设问: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过渡:岁月如逝,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淅多了。

由此,假如你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觉得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两者结合起来。

看看康梁谭领导的维新运动吧。

2、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如何将维新思想付诸行动的?有何阻力?结果如何?

康有为:开设学堂(万木草堂),撰写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扬维新思想。

【思考】顽固派指责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你对此如何评价?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探究: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制,科举改革

探究:严复的思想: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进化论。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

学生主导 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第四组—康梁派小组,

课前分组合作,自学课文,归纳维新派观点及作用;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编排辩论历史剧,

 虚拟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场面。

创设情境:时间: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点;地点:总理衙门西花厅;人物: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封建顽固势力(李鸿章、荣禄)。在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观点及其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作论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表演小剧目形式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小品:荣禄“问话”康有为(四位同学扮演)

媒体展示:《荣禄“问话”康有为》画面

道具:三张椅子,一张桌子,三个茶杯

旁白:光绪决定召见康有为后,1898年1月的一天,康有为先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光绪的教师翁同龠(he)、军机大臣荣禄(边讲边指着扮演的同学做介绍)

(翁、荣依次坐好)

学生A:康有为到!

康:(学生B扮,依次作礼):“叩见荣大人,叩见翁大人,”

翁:(学生C):“康先生坐”

荣禄:(学生D)(气势汹汹对康说):“你老是变呀变的,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翁:“大人请息怒,让他慢慢说吧。”

康:“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法还有什么用呢?“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不变之法”

翁:“言之有理!”

荣:“什么言之有理,一派胡言乱语,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康:“荣大人这话欠妥了,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得跟着变!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翁:“听了康先生一番话,胜读士年书啊,老夫茅塞顿开呀!”

荣:“哼!我看没有老太爷的话,你就是孙悟空,也变不了!走着瞧吧!”

旁白:这次问话后,翁同龠向光绪作了汇报,几天后,光绪在颐和园勤政殿第一次召见了康有为。(媒体:光绪召见康有为画面)指屏幕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在颐和园勤政殿,当时光绪召见康有为的情景。这次和康有为见面后,光绪终于下定决心,实行变法。

设计意图:以情境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3、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有何作用?

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课堂小结

强调: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定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

感悟历史。情感升华   过渡: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因本课内容复杂,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因此我选择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到的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教材联系比较紧密,此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把握: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渡

三个阶段:①学器物(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③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墙里开花墙外香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周兴旺先生说:“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今年是魏源逝世150周年,岳麓出版社准备再版魏源和《海国图志》。如果你是岳麓出版社的发行人员,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请你用一句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

教师示范:

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

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

备课反思: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近代思想史专题、运用我在新课程中探索的“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四个实施步骤,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掌握学习思想文化史的方法,把握“救亡图存”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为本单元后两课内容乃至整个文化史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课堂辩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学习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案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年级必修4政治第三单元教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教案:音乐与影视艺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